本白皮書旨在對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會員單位及合作伙伴在工業視覺產業發展的現狀、關鍵技術、典型案例等方面進行分析,同時提出工業視覺產業推廣的倡議。希望通過該白皮書為未來工業視覺產業的技術、產品以及解決方案的發展與實施提供參考和指引。
根據IDC數據,2021年中國大陸超能云終端市場的總量已經達到了35.1萬臺。未來該市場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市場規模將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穩定增長;至2025年,市場總量將超過130萬臺,2021-2025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9.2%。
為促進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和行業實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鑄基計劃——高質量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評選出若干數字化轉型領域典型技術創新案例,旨在樹立行業標桿、擴大產業影響,促進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應用和服務的示范推廣,全面推動國內數字化轉型的創新發展。
本白皮書從發展趨勢、競爭格局等維度出發,基于中國汽車、機械、環保、半導體、計算機、通信等行業,總結和分析了專精特新細分領域的發展現狀和行業特征;聚焦于熱門賽道,關注垂直行業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情況,研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競爭力及其在推動產業突破“卡脖子”問題上發揮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洞察中國未來產業發展走向。
01背景:通用大模型生成內容的開發和使用,也需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 02方法:強化數字化技術與應用發展法制化建設、護航中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穩健發展 03測評:給予實測信息反饋,助力國產通用大,大模型優化和推廣
面對日趨復雜的網絡攻防態勢演變,網絡安全技術正在朝著智能化、多元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尤其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持續推動下,網絡安全技術將實現對安全威脅的快速感知、主動捕獲、動態對抗、關聯預測,還將支持場景定制化、全局網絡安全聯動部署,智能主動安全類產品將迎來規模化應用,在網絡攻防對抗與網絡安全防護等方面凸顯重要價值。
為落實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發〔2021〕23號)有關部署,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0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探索不同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的城市和園區碳達峰路徑,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總結了華為過去幾十年的技術創新研究和對行業智能化的實際應用效果,通過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思考,考察了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智能化中的關鍵作用,展示了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為經濟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有益的經驗與借鑒。
本報告圍繞認知智能發展現狀、關鍵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闡述,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聚焦認知智能發展現狀,圍繞學術環境、技術創新、產業規模等維度進行闡述;第二部分聚焦認知智能關鍵技術,介紹知識數據融合、知識表示推理、認知規劃與決策、多模態學習及情感計算五個技術方向;第三部分圍繞醫療、金融、制造及教育等重點應用領域,分析典型落地場景及應用案例;第四部分圍繞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對認知智能的推動作用進行分析,展望可解釋、類腦智能等前沿技術發展前景
本報告對數字科技領域的研究主要涵蓋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網絡安全、物聯網及工業互聯網五大領域。
為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以及《國務院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等法規政策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工業互聯網安全管理制度體系,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工業和信息化部起草了《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稿)》。
以軟件為載體“包裹” 具體工業知識的工業軟件,沉淀了在具體制造過程中 的“訣竅” 。它在工業實踐中,又基于新增的“訣竅”不斷自我迭代,形成以“行業知識體系”驅動工業制造的過程“自動化落地”,進而深刻轉變工業發展和增長的方式。
工業互聯網基本概念及關鍵技術
人工智能的下一個浪潮將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即能理解、推理、并與物理世界互動的智能系統。我們認為人形機器人是實現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態之一,因為我們身處的世界是按照人類的生理結構設計的,人形機器人因其外形與人相仿,與物理世界互動的隱性成本最小。
AI大模型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底層技術支持和應用場景迭代。大模型作為 AGI 時代的曙光,相關廠商也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本報告將呈現從發展現狀、驅動因素洞察 AI 大模型廠商競爭與發展關鍵點,并推演競爭格局的邏輯分析過程。
《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研究報告》聚焦專精特新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需求現狀與難點、痛點,基于阿里云及生態伙伴共同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產品能力和實踐案例經驗,深入剖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趨勢方向、能力體系、典型場景和實施路徑,以“算力+數據+算法”賦能實現專業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特色化協同以及創新化賦智,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