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6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臺PLC——Modicon 084以來,施耐德電氣始終憑借強大的創新能力一直走在PLC技術發展的最前沿,更成為全球PLC市場的領軍企業。當前,工業4.0以及《中國制造2025》帶來的制造業智能化浪潮,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中國PLC市場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正如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工業自動化事業部市場部負責人喬锃所言:“作為智能制造技術的主要特征,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成為關鍵所在。而作為工廠自動化技術的核心,歷經半個世紀發展的PLC產品和技術在這場智能革命中無疑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把握新的時代機遇,以產品、技術、服務的創新迎接未來挑戰,占領市場制高點正是每一個PLC供應商正在探尋的問題。”
在中國自動化領域,相比DCS、變頻器等產品,PLC產品的國產化發展之路顯然更為艱難。至今中國PLC市場仍然還是國外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但不可忽視的是國產品牌已經逐步在縮小差距,和利時作為中國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的領軍企業,始終堅定不移走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之路,立足為中國的智能制造、工業控制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控制大腦,堅持不懈地深耕PLC領域,引領中國PLC產業的發展。
作為一家享譽世界,擁有在華140余年歷史的企業,西門子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電子及電氣產品供應商。1979年,西門子向寶山鋼鐵廠提供了冷軋自動化系統,其中就包括在當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引起業界轟動的SIMATIC S5PLC。時隔40年,西門子PLC產品始終在中國PLC市場競爭中位列前茅。探究其中的原因,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業集團工廠自動化事業部PLC產品經理于率浩認為,持續創新是西門子贏得客戶、贏得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自1969年在美國誕生以來,伴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PLC技術一直在不斷演進中。經歷了50多年的持續發展之后,PLC的內涵與50多年前對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PLC誕生的初期,它主要是用于替代傳統的繼電器硬接線邏輯電路,而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PLC在性能、功能、易用性和產品形態等方面已歷經幾代變革,已經發展成為具有運動控制功能、過程控制功能的通用控制器。
“智能制造”的理念正逐步改變著中國制造業的方方面面,也促進了安全自動化行業的蓬勃發展。談到安全自動化系統,不得不提到皮爾磁,其作為工業安全技術的引領者,一直倡導公司不能僅僅關注單個的安全產品,更要為行業、為用戶提供一套完整的安全系統,包含傳感、控制以及驅動,使得安全系統的各個部分更加智能、更加兼容,滿足“工業4.0”標準的要求,而皮爾磁PLC正是其踐行這一理念的核心。
作為國內第一批推進PLC國產化的企業,和利時自著手研發PLC產品之初,便成為大眾的焦點與期待。和利時在2004年成功發布小型PLC,兩年后推出國內第一款大型PLC,屢屢刷新國產PLC在市場上的記錄。之后,其穩步前行,在PLC研發上持續投入,技術上日臻完善,打造了國內一流的PLC產品,不僅在中國市場與國際自動化巨頭同臺競技,在海外市場也嶄露頭角。
自1969年世界上第一臺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自動生產線上試用成功,PLC就與工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PLC已經成為工業自動化系統中最核心元件,在工業控制層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HM-9M6T-3I3O-0B3B 運動控制器是將PLC技術與運動控制技術相結合,在遵循PLCOPEN運動控制規范的前提下,設計了4種運動控制功能塊,分別是計數模塊、位置模塊、速度模塊和電子齒輪模塊,能夠很方便地解決各種運動控制問題。
羅克韋爾自動化是全球最大的專注于工業自動化與信息的公司,致力于幫助客戶提高生產力。其始終致力于高性能PLC產品的研發,以優越的性能贏得了眾多中國用戶的信賴,在PLC技術創新方面頗具競爭力。本期記者采訪了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大中國區集成架構事業部控制系統和軟件產品業務經理彭剛,傾聽羅克韋爾自動化對于PLC技術、產品未來發展的獨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