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中國制造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諸多挑戰,中國經濟的增速漸緩、中國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而采取銀根緊縮的貨幣政策、全球化趨勢帶來的競爭壓力、歐債危機帶來的出口市場萎縮以及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不斷增長等等,而自動化企業如何助力中國制造業提升競爭力?西門子驅動技術集團給出的答案是:為中國用戶量身打造質量可靠、性能優越、簡單易用、價格合理的高性價比產品以幫助用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繼2011年底推出精彩Smart Line觸屏系列,劍指中端HMI領域之后,西門子驅動技術集團于2012年6月12日在北京國際機床展覽會(CIMES)上隆重推出的數控控制器Sinumerik 808D成為西門子踐行這一戰略的又一例證。
從1998年開始,利德華福人通過一年開發、一年開局試驗、一年市場考驗,研發生產了適合國內電網特性,符合國內用戶使用習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HARSVERT-A系列高壓變頻調速系統。該產品2000年投入國內市場后,陸續在市政供水、電力、冶金、水泥、石油化工、煤炭等行業上應用,以其優異的產品性價比和周到的服務,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截止到目前,利德華福高壓變頻器銷售量已突破7000套。
近幾年來,我國儀器儀表行業按照市場經濟規模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已經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市場競爭力較雄厚的企業或集團,生產集中度顯著提高。隨著微電子、計算機、網絡及綜合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目前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智能儀表將迎來大發展。其中智能表作為子行業之一,隨著物聯網、智能電網等新技術快速發展,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各工業企業通過標準化的產能和規模擴張而取得發展的時代正在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差異化的效率、質量、安全以及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此時,越來越多的自動化廠商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客戶的認可,必須更緊密地關注客戶的需求,關注對客戶的服務。自動化市場已經從單純的產品競爭時代步入全面的服務競爭時代。
目前我國食品裝備大部分以單機控制為主,應用PLC和工控機、DCS及現場總線技術的不到設備總數的10%。食品和包裝生產線以機械傳動為主,控制驅動技術的綜合應用水平低。在自動化技術方面,我國的食品機械工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的差距較為明顯。驅動控制、檢測傳感、網絡控制與遙操作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應用得少。
2006年,西門子與化工大學聯合創辦了"西門子杯"全國大學生控制仿真挑戰賽,該項賽事已成功舉辦5屆,2012年,其正式更名為全國大學生“西門子杯”工業自動化挑戰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和中國系統仿真學會聯合主辦。在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工業業務領域工業自動化集團總經理王海濱眼中,此次更名是一個新的起點, “我們沿襲了以往競賽一些很好的傳統,同時在組織結構、競賽內容、考核方式上做了很大的調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個全新的競賽。”
為了讓廣大的中國客戶認同西門子產品的潛力增值空間,看清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王海濱提出的業務模式可以靈活地應對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他認為,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動態變化之中,西門子所提供的成本構成模式與客戶需求的成功契合才是合作的開端,從而使合作雙方有機會在競爭中找到合適的定位去發展。滿足產品由歐洲市場轉入中國市場來銷售所帶來對功能上準確定位的要求在經濟型市場的競爭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中冶賽迪電氣技術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冶集團(MCC)旗下中冶賽迪集團(CISDI)的全資子公司,專業從事電氣自動化業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2年5月29日,中冶賽迪電氣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迪電氣)揭牌儀式在其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部隆重舉行。事實上,賽迪電氣早于2007年12月5日已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成立,而此次揭牌儀式無疑將成為其發展歷程的一個新起點——為進一步適應市場需要,更專注在電氣及自動化領域的專業化發展,中冶賽迪電氣和原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動化事業部整合成為新的中冶賽迪電氣公司,完成整合后,公司經營規模大幅提高,公司總部位于北京,下設重慶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
2012年6月4日~7日,第十七屆北京埃森焊接與切割展覽會在北京舉辦,作為焊接工藝的重要操手,多家廠商的機器人紛紛登臺亮相,同臺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