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周云蓬
——答《南方人物周刊》問
周云蓬
1970年出生于遼寧。幼年時,因患眼病隨母親四處求醫。整個童年充滿了火車、醫院、手術室和酒精棉的味道。9歲時,徹底失明。留在視覺中的最后影像是動物園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這就是后來周云蓬彈琴寫歌的動因。
1980年 入沈陽盲童學校讀書。
1994年 畢業于長春大學中文專業,大學期間,最愛的書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和《局外人》。
2001年 只身前往西藏。
2003年 錄制第一張專輯《沉默如謎的呼吸》。
2007年 發行第二張個人專輯《中國孩子》
Q:你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
A:滿意。
Q:對你今天所達到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和他人分享?
A:保持懷疑和矛盾,讓自己永遠處在動的狀態之中。
Q:對你父母那代人和他們成長的那個時代,你了解嗎?你們之間有代溝嗎?
A:了解一些,他們的生活多是病態的利他主義,或是自顧自的小民思想,前者是臣民,后者是草民,但作為向國家納了一輩子稅的勞動者,他們本應是良好的公民,有擔當也有話語權,但顯然這是他們一輩子欠缺的東西。代溝是有的。
Q:你對這個時代有什么話不吐不快?
A:這個時代不要以“大中華”或“天下”這種堂皇的概念來壓迫個人的生存。胡適說得好,首先要爭取個人的自由,然后才是國家的自由。
Q:你覺得你的同齡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A:都太實用了,缺少一種看似無用的審美價值,和形而上的思考。
Q: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是有“領袖氣質”的?在世的人當中,你最欽佩的是誰?如果一定要你選,你的同齡人中夠得上青年領袖的還有誰?
A:慈悲,像圣雄甘地那種人,是有領袖氣質的人。我最欽佩緬甸女政治家昂山素姬。臺灣客家歌手林生祥有首歌叫《菊花夜行軍》,在歌里他是一位縱橫捭闔的領袖,只不過他領導的是月光中的菊花。他以美匡正時代,以歌對抗強權,他是我心目中的領袖。
Q:你怎么理解責任?責任、權利和個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個?
A:在一個良好的公民社會,每個人履行屬于自己的那份義務,當然捍衛自身權利也是種責任。三者中自由最重要。
Q: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部電影?
A:《史記》,蘇聯電影《兩個人的車站》。
Q:對你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
A:身心的健康是最重要的。
Q:你覺得自己幸福嗎?有沒有不安?你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A:天氣好的時候我覺得幸福。越活越老讓我不安。最大的擔憂是,還沒死就癡呆了,給親友帶來麻煩。
(周云蓬報道詳見本刊2005年第16期)
在《黃金粥》中,周云蓬怒斥的,不僅僅是自己失明的厄運,更是善與美的流失和毀滅;在《中國孩子》中,這位盲人歌手以刺痛人心的高音擊中了刺痛人心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