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7年,中國城市生機勃勃、風采各異。為加深廣大網友對城市營銷的理解與認識,新浪網城市頻道特邀幾位城市營銷專家就網友關注的話題進行了扼要地解答,您可從中了解中國城市營銷的現狀與解決方案。
中國城市在發展中的套路大都差不多,舊城區改造,新城區規劃,開發區、高新區建設等,甚至對外宣傳的口號都差不多,什么投資熱土、創業樂園等等。但為什么有的城市在發展中占得先機呢?而有的城市則處處落后于其它城市呢?
拋開城市所處地理上的優勢、資源優勢以及政府、文化背景上差別外,我認為,城市的配套服務意識也是決定一個城市是否能夠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的關鍵因素。
前幾天我在雜志上看到這樣一個小故事:說兩個人都在黃金地段買了地皮,且都在這塊地皮上建了商場,甲用所買的地建了一個超大豪華商場,而乙只用了一半的地建了商場,無論是豪華程度還是產品的齊全程度,都和甲不在同一個檔次,但結果卻是乙的生意火爆非凡,甲的生意冷清無比,盡管甲使出打折、買一贈一等各種促銷手段,依然沒有出現乙的火爆場面。甲百思不得其解,便找人進行調查,結果令人頗感意外,原來乙將購買的地近一半建成了停車場,開車族都知道在鬧市區找個停車位不容易,大家在這里能找到個方便的停車位,自然會因心存感激而照顧乙的生意,而喜歡開車購物的人更是希望能在有停車位的商場里購物了。甲和乙同在鬧市區買地建商場,其商業意識都很強,從甲的“豪華”程度來看,將其客戶群體定位為有錢人的高端消費的做法,其商業智慧或許比乙更高。但乙只是多了個為客戶服務的意識,為客戶的著想,把原本用于建商場的地勻出一半建了停車場,方便了顧客,只此一招,就在這場看似實力懸殊的競爭中輕松取勝。
城市營銷也是如此,如果只注意所謂的基礎設施、硬件建設等,而忽略服務意識,我想,在同等條件下,這個城市只會成為另一個開商場的“甲”。
當然,城市建設的服務意識不能簡單地“建停車場”,這是一個綜合服務的“軟件設施”。包括政務的透明和醫療、教育、通訊、金融、物流完善與發展等,這里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城市服務要與這個城市的產業和這個城市周邊的產相結合。比如義烏市,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自然也是全國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那么這個城市的服務肯定要將工商管理、交通、物流等作為城市服務的重點,而對于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城市,我想要做的恐怕應該是先做好“綠色通道”了,并制定相關的惠農政策,保證其農業綠色產品不變成“黑色產品”才是上策。
提升城市服務意識,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交通或豐富的資源只是提供側面條件,而不是決定因素。城市服務體系中一定不能本未倒置,要知道你的這個城市最需要什么樣的服務,這是你的這個城市的特點決定的。
不同等級城市滿足周圍人們需求的服務種類和服務質量是不一樣的,服務范圍也是不一樣的;小城市提供的服務種類少、級別低,服務范圍比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相對較大。不過,只要這個城市具有了服務意識,我想,這個城市就會成為上文中提到的“乙”。
本文觀點:耿一年,紅年城市營銷機構影視策略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