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本報記者 定軍
3月18日,就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京閉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舉行記者招待會期間,滬深股市仍維持兩周以來的跌勢。下午滬市最低跌至3607點。
滬深股市大幅波動背后,整個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溫家寶對此也深感憂慮,他在18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難在什么地方?難在國際、國內不可測的因素多,因而決策困難。”
他承認,目前最大的困難是物價過快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壓力,隱藏的風險是經濟可能出現的波動。因此在促進經濟增長和防止物價上漲過快之間,需找到調控的一個平衡點。
但他也指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好的,中國市場的潛力,特別是農村市場的潛力還是巨大的。所以應該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抱有信心。
經濟不可測因素增加
溫家寶表示,自己對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經濟十分關注,而且深感憂慮。
主要原因是,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造成美元貶值,幾次降息,石油價格居高不下,已經達到每桶110美元,這對世界的股市也造成很大的影響,出現了震蕩。
關鍵還在于,“美元不斷貶值,何時能夠見底?美國究竟會采取什么樣的貨幣政策,它的經濟走勢會走到什么地步?”溫家寶神色嚴峻地說。
根據路透調查顯示,今年2月美國房屋開工年率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首次低于100萬戶。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會拖累整個美國經濟。而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已經出現衰退。
而世界經濟的各種變化不可能不反映到中國經濟上來。溫家寶指出,“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經濟局勢的變化和走勢,及時、靈活地采取對策,并且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方向和力度,使經濟既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又能解決大約1000萬的就業人口問題,還能有效地抑制通貨膨脹。”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出口874億美元,只增長6.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5%。同時當月順差為85.55億美元,比1月份減少100多億美元。對此,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3月12日接受記者集體采訪時稱,今年2月出口增幅下降與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美國消費支出減少,造成我國對美國、歐盟的出口回落有關。
由于出口和貿易順差下降,導致經濟下行的風險增加。2007年中國經濟增幅為11.4%,其中1/3貢獻來自貿易順差,今年一季度出口減少意味著經濟增長正在放緩。
此外,受今年1-2月份雪災的影響,中國的工業增長大幅下滑。其中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為15.4%。
不過,盡管困難重重,溫家寶認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然向好,調控回旋的余地也很大。“這是中國的優勢。”他說。
他表示,盡管今年的經濟政策是兩個“防止”,即防止就是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上漲變成全面通脹,但是中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還必須保持經濟有一定的發展速度來解決就業的壓力,通過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他認為,必須在經濟發展和抑制通貨膨脹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點。“現在我們提出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8%,而消費物價上漲指數控制在4.8%左右,就是想找到一個平衡點。”溫家寶承認,實現今年CPI增幅控制為4.8%左右的目標并不容易。
關于采取多種貨幣手段進行調控,溫家寶也強調了“權衡利弊,綜合研究、綜合考慮”。他表示,無論是利率的變動還是匯率的變動,都會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深知,這對中國是極大的考驗。”
目前,1年期的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為4.14%,遠遠低于今年2月份8.7%的物價增幅,也低于2007全年4.8%的物價增幅,這使得實際居民負利率水平居高不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期間也表示,利率上調的空間肯定存在,但是利率這個經濟杠桿用起來要考慮它的利弊,就是什么時間、什么幅度去調整需要藝術。目前仍處于研究階段。
從另一個方面看,中國經濟也仍存在樂觀因素。溫家寶透露,目前我國的糧食儲備還是在1.5億噸-2億噸之間;主要工業品供過于求的局面沒有改變;加上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等因素,只要政策得當,措施有力,就能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局面。
而對于今后5年經濟社會的發展,溫家寶表示有4件事要做:
第一,要使中國的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有效地抑制通貨膨脹,就必須解決經濟發展中不穩定、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這不是一年的任務,而是五年的任務。
第二,要在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上有新的突破,重點抓好兩個環節:就是擴大內需和自主創新。
第三,有三件工作必須緊緊抓住:一是大力加強農業,特別是增加農業的投入,使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保持穩定增長,使農民收入保持穩定提高;二是繼續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5年內要解決大約5000萬人的就業問題;三是努力實現“十一五”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使生態環境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第四,在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上,建立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體系、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以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為主的城市住房保障體系,以及包括失業、社會最低生活保障、醫療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
為此,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更充分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繼續推進改革,包括農村改革、企業改革、金融改革、財稅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