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據《紐約時報》2月10日報道,25年前,“信息要免費”的咒語揭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從那時至今,互聯網上所有的新聞、娛樂與用戶溝通等信息和服務都以無償的方式提供給網民。
云計算的沖擊
現在,互聯網上又出現了新的呼聲:“軟件也要免費”,用科技產業的行話說,就是“零美元”。
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享受到免費的服務,互聯網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人們使用各種免費的應用,從電子郵件、字處理程序、電子表格、游戲到財務管理工具,幾乎無所不包。這些程序運行在遙遠的、功能強大的共享數據中心里,用戶的付費方式不是現金,而是看廣告。
盡管這種服務模式已出現多年,但它們的迅速普及卻是微軟446億美元洽購雅虎背后,一個重要卻被忽視的推動力。
通過收購雅虎,微軟可以獲得龐大的新聞、信息、搜索及廣告網絡,增強對撼谷歌的實力。同時,軟件巨頭還能在以廉價為特征,以互聯網為中心的軟件戰場與谷歌一決雌雄,因為雅虎龐大的用戶群可為微軟提供改變其軟件傳播和收費模式所需的用戶基礎和架構。
“微軟通過向數以千萬計的個人用戶出售軟件授權盈利。”原《哈佛商業評論》編輯、《巨大轉變》一書的作者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說。《巨大轉變》介紹了IT產業向云計算(Cloud Computing)的轉型。
“你需要的大部分東西都在互聯網上——而且還是免費的。其實,很早就有人警告說,傳統的微軟軟件將失去對市場的控制力。”卡爾說。
不過,有分析師認為,至少到目前,微軟還沒有明顯地受到云計算的影響。去年,微軟營收高達51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自軟件業務。微軟高層也強調:公司業務蒸蒸日上,特別是旗艦產品Office的銷量創下紀錄。“去年是我們業績最好的一年,今年的情況會更好。”負責Office業務的副總裁克里斯·卡波塞拉(Chris Capossela)樂觀地表示。
與此同時,微軟開始下調軟件價格。去年,其開始向主流客戶銷售120美元的教師及學生版軟件,此前,針對這一人群的同類產品售價為300美元。
微軟的大部分利潤來自企業客戶,與普通消費者不同的是,企業客戶對將敏感信息存儲在第三方的數據中心這一新模式更為謹慎。微軟也表示,企業客戶傾向于使用他們更熟悉、功能更全面及安全性更高的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