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去五年取得突破性進展
    • 點擊數:758     發布時間:2008-03-16 21:25:41
    • 分享到:
    關鍵詞: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15日電 (記者 劉錚王宇 馮曉芳)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過去5年間,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攻堅克難,在農村稅費、國有企業、涉外經濟體制、資本市場、銀行業等一系列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

      農村稅費改革從2003年部署推進,到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延續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退出歷史舞臺,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250多億元,人均減負140元。農民獲得的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逐年增加。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良好開局。當前,農村改革已轉入以鄉鎮機構改革等為重點的綜合改革階段。

      5年里,國企改革向“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戰略性調整”邁進。各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突破了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出資人不到位等體制性障礙。

      5年來,中央企業數量從196戶下降到150戶,資產總額翻番,創造了20%至25%的國家財政收入。16家央企躋身世界500強。國企股份制改革不僅提供了充足的發展資金,而且其內部治理受到監督,現代企業制度逐漸建立。

      企業科學發展、公平競爭的環境進一步優化。新企業所得稅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內外資企業站在公平的競爭起跑線上。增值稅轉型試點從東北老工業基地擴大到中部六省份老工業城市。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全力推進,有力地提升了對外開放水平。穩定、透明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初步形成。2004年中國修訂對外貿易法,取消了實行50年的外貿權審批制。

      5年來,中國進出口總額從8500億美元增加到2.17萬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說,中國正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大推動力”。

      5年來,中國股市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市值和投資者數量均呈飛速發展態勢。2002年底,中國股市市值3.83萬億元,位列亞洲第四新興市場;2007年底,市值超過32萬億元,成為世界第一新興市場。

      5年間,中國銀行業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轉變。目前中國大型銀行資產回報率平均已升至0.7%以上(國際大型銀行一般在1%),而5年前只有約0.2%。

      中國堅持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2005年7月啟動匯率機制改革。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超過13%,人民幣匯率在穩健原則下漸顯市場供求推力。

      在經濟領域改革奮力推進的同時,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國務院部門取消和調整了1992項行政審批項目。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出臺,對建設公開、透明的政府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經歷了30年的實踐,當前經濟改革已步入“深水區”,面臨的主要是利益關系較為復雜、矛盾較為集中的一些領域和行業,如壟斷行業、收入分配領域。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司長孔涇源透露,今后的改革重在完善、建立和促進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