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瞭望》周刊:中國經濟已近繁榮周期頂部
    • 點擊數:946     發布時間:2008-01-19 06:56:21
    • 分享到:
    關鍵詞:

     

    本文來自:金羊網-新快報  2007年12月20日

      新快報訊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指出,2007年的中國經濟,在連創新高的GDP和CPI增幅中高調收尾,種種跡象表明,2007年中國經濟已近繁榮周期的頂部。

      文章指出,盤點2007年的中國經濟,在總體形勢仍呈現出平穩較快發展的較好態勢下,宏觀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的趨勢也進一步加劇,而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等問題則在2007年相繼暴露。

      明年上半年或現

      經濟增長季度最高點

      文章在勾勒2007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時指出,首先,從經濟發展周期上來看,2007年仍在上升通道內持續平穩地高位運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小廣認為,經濟正在達到或接近周期性繁榮的頂部區域,經濟增長從年度上講最高點可能是2007年,而季度上的最高點則可能出現在2008年上半年。

      經濟增長沒有明顯短板

      從供求關系的總量來看,總量平衡的狀況進一步得到改善,協調性增加。談及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說,從總需求來看,今年投資、出口的增長都比較穩定。另一方面,從總供給來看,供給能力進一步加強。目前經濟增長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短板。

      結構性上漲并非全面通脹

      供求結構性矛盾表現明顯,物價上漲成為2007年宏觀經濟的突出特點。在經歷了連續幾年的“高增長、低物價”之后,今年由于資產價格和食品價格的推動,中國經濟結束了持續五年的低通脹,正在進入溫和通脹期。此番CPI上漲的成因來自國際因素與國內因素的疊加傳導。不過,無論是國際能源原材料及農產品價格上升的傳導影響,還是國內成本增加的推動、部分農產品的結構性短缺等因素,都說明此輪價格上漲仍屬于結構性上漲,雖存在進一步通過成本增加向其它領域傳導的可能性,但尚不同于全面通脹。

      流動性過剩威脅經濟穩定

      目前已出現了威脅宏觀經濟穩定的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以雙順差為代表的“外部失衡”和投資消費關系不合理的“內部失衡”情況下,流動性過剩——這種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相互“異動”,已成為一種新的不協調因素,并成為2007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基本特點。

      中國市場和國際的同步性正在逐步提高。今年是中國“入世”第六年,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正在日益緊密地融合。在受益的同時,國際收支不平衡、易受外部風險傳導影響等問題也相繼出現。比如,流動性過剩問題,源自過大的國際收支順差迫使央行投放基礎貨幣,擴大了貨幣供應,推動了物價和資產價格上漲,并進而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而美國次貸危機和美元大幅度貶值,對于中國經濟影響也不可小視。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