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工業報
2012年1月6日,世界上輸送容量最大、我國第一條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安全穩定運行3周年。(鄒小民供圖)
2011年12月16日上午10時許,北京西長安街86號國家電網公司總部一樓多功能廳。
當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代表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宣布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擴建工程正式投入運行時,標志著世界電力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聳立了。
2011年4月剛剛獲得中國工業大獎的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自2009年1月6日正式投入運行以來,已成為我國南北方向的一條重要能源輸送通道。當時,根據核準方案,該工程僅在兩端變電站各安裝了一組容量300萬千伏安的特高壓變壓器,最大輸電能力280萬千瓦。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局部地區電力供應偏緊的態勢逐漸蔓延,2011年全國電力最大缺口約3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華東、華中和南方電網。華中電網處于我國“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樞紐位置,但由于水電裝機比重高達43%,加上處于電煤運輸末端的區位劣勢,在當前輸電比重較小的環境下,華中地區常年在枯水期出現季節性電力供需緊張局面。2010年12月,華中電網最大限電776萬千瓦,2011年1月最大電力缺口1219萬千瓦。
為充分發揮試驗示范工程的輸電能力,2010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核準建設擴建工程。
擴建工程2011年1月開工、10月全面竣工,12月9日完成系統調試和168小時試運行。
擴建后,晉東南、南陽、荊門三站均裝設兩組容量300萬千伏安的特高壓變壓器,線路裝設40%的特高壓串聯補償裝置,最大輸電能力將由此前的280萬千瓦提升到500萬千瓦。
記者了解到,這一擴建工程通過了全面嚴格的系統調試和試運行考核,在單回640公里的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上,成功實現了500萬千瓦電力的穩定輸送,已成為目前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輸電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先進的交流輸電工程。
這一工程成功投運,進一步驗證了特高壓交流大容量、遠距離、低損耗輸電的優勢,是我國能源電力領域自主創新的重大成就,為“十二五”加快發展特高壓電網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