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11月28日
2010年9月和11月,國務院先后兩次共批準27家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這是新世紀以來首次集中審批省級高新區升級。科技部有關領導表示,新升級高新區要充分認識國家高新區的戰略意義和重要作用,努力成為所在區域科學發展的典范、“轉方式、調結構”的典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典范。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對新升級國家高新區開展督察工作的批示精神,2011年9-10月科技部組織開展了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督察工作,全面了解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的建設發展情況,加強有關政策落實,以提升國家高新區科學發展水平。
萬鋼:新升級國家高新區承載國家戰略
2010年9月和11月,國務院先后兩次共批準27家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2011年1月17日,科技部在北京召開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建設座談會,指導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認真落實國務院批復要求,明確目標和任務,深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進一步提升發展水平。3月28日至4月1日,又舉辦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建設專題研究班。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先后對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建設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萬鋼在科技部召開的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建設座談會上表示,新世紀以來,首次較大規模、集中審批省級高新區升級,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體現了對相關省、自治區及高新區所在城市科技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堅持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充分肯定,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培育經濟發展持續動力的重要探索,是依靠創新驅動、促進區域經濟內生發展的重要實踐。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責無旁貸,使命光榮,必須利用好后發優勢,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提升發展質量。
萬鋼強調,加快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化改革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更加突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更加突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加突出服務于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突出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努力把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實現創新驅動與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域。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建設專題研究班結業典禮上,萬鋼表示,20年來,國家高新區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資源匯聚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成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萬鋼指出,我國目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國家高新區作為區域經濟的增長極,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國家高新區要實現創新驅動和內生增長,要成為國家和區域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要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培養創新人才,形成創新環境;國家高新區要成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不僅要重視技術上的創新,還要重視商業模式的創新;國家高新區要成為創新驅動和科學發展的先行區,探索科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新機制和新模式。
對于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萬鋼要求其不僅要實現自身的發展,而且要努力成為所在區域科學發展的典范、“轉方式、調結構”的典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典范。
首先,要把握好新時期的主題和主線,落實好國家高新區發展的戰略規劃。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要站在國家高新區新的位置和“十二五”新的歷史時期,對已有的規劃進行新的考量,要結合國家的發展戰略要求和所在地方的實際情況探索未來發展的道路,更好地把握科學發展的主題,銳意創新,著力轉型,形成特色,完善服務,構建國家高新區發展的美好前景。
其次,要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機遇,力爭實現跨越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跨越式發展的機遇。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過程中,過去國家高新區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創造的模式和取得的經驗都可以繼續發揮作用,但要在短時間內打造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還要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創造一種新的模式。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能僅僅關注一個一個的企業,而要構建由多個環節形成的創新鏈,要特別重視產業鏈、價值鏈的整合和資源的配置。
第三,要把握國家高新區的核心要求,加強服務方式的轉變。我國高新區的管理方式和政府服務方式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既有產業化服務的特色,也有政府管理的特色。國家高新區既要推動經濟的發展,又要保持社會和諧;既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又要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能力。這就需要國家高新區不斷完善管理職能,轉變服務方式,創造高端人才聚集的環境,創造科技企業創新的氛圍。
第四,要不斷提高管理隊伍的能力和素質。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歷史證明,國家高新區的管理機制創新和領導干部的素質與能力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很大。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要把培養高水平的領導干部當作一個重要任務,相關部門也要在這方面安排更多的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一批高新區的管理人才。
曹健林:發揮高新區輻射帶動作用
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在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建設座談會上表示,今年是國家高新區成立20周年,也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新時期要充分認識國家高新區的戰略意義和重要作用,深入理解和把握國家高新區的核心價值和發展經驗,深入研究加快國家高新區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引領、深化改革、共同發展,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完善創新創業環境,壯大一批創新創業企業,擴大開放,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曹健林指出,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的重點工作和任務,一是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緊密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組織和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攻關,搶占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制高點;要提升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能力;要加大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力度,建立共享機制;要進一步形成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機制,建設人才高地。
二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家高新區新的戰略任務。要按照國家的總體部署,結合本地基礎和條件,選好產業發展方向,制定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要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律,加強政策引導,形成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資源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
三是完善創新創業環境。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是國家高新區充滿活力的重要保障。要有效配置市場化資源,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大學科技園、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大力發展公共技術平臺;要創新產業促進機制和產業組織方式,建立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更為有效的合作機制。
四是壯大一批創新創業企業。深入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業培育體系,重點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和人才瓶頸問題,促進創新創業企業做大做強;要促進大型科技企業的持續創新,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加強與中小企業的合作配套。支持企業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和市場創新。
五是擴大開放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主動參與國際產業轉移與分工,繼續開創開放發展的新局面。要加強與國外研究機構的合作,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在國家高新區設立研發機構和總部;加強國際技術轉移,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創制和開展跨國并購;深化與國際知名科技園區、創新資源密集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建設一批海外科技園。
六是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國家高新區要注重通過技術轉移和擴散,以及人才、資本、信息等要素流動,提升所在區域整體創新能力;通過大力發展研究開發、工業設計、高附加值服務、總部經濟等價值鏈高端產業,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要統籌城鄉發展,更加關注民生和就業,特別是高端人才就業,提升城市功能,發展社區服務,促進所在區域社會和諧發展。
曹健林強調,加快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發展,一是要提升思想認識,要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自主創新戰略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把率先創新、持續創新作為“二次創業”的核心要求;二是要落實重點任務,著力做好科技金融、創新人才、技術轉移、孵化器、加速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工作;三是出臺政策體系,將資金投入、金融支持、政策采購、人才培育和吸引等方面的支持制度化、常態化;四是加強組織領導,賦予國家高新區應有的經濟管理權限和管理位勢,提升管委會的產業專業化服務能力;五是完善工作體系,充分發揮省部會商機制的作用,加大科技計劃對國家高新區的支持力度。
趙玉海:加快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發展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司長趙玉海在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督察工作時指出,經過20年的建設發展,特別是“十一五”時期的快速健康發展,我國高新區產業集聚效應十分明顯,集約利用程度比較高,創新創業氛圍比較濃厚。
趙玉海表示,目前我國高新區發展已經有模有樣。一是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區域地位更加顯著。2010年高新區營業總收入、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實現利潤、上繳稅收、出口創匯,比2005年至少增長了120%,這說明發展速度非常快。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的業態持續出現。國家高新區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文化創意、研發外包等新的業態不斷涌現,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初步形成。
三是創新資源進一步集聚,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2010年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發投入占到全國企業研發投入總量的1/3。高新區企業授權發明專利23900多件,占全國17.7%,擁有發明專利69568件,比2005年增長236.4%。
四是創新創業環境明顯優化,企業培育體系初步形成。國家高新區不斷健全金融體系,初步形成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互相銜接的投資機構,不斷提升創業孵化水平,探索企業價值承載機制,這一點是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最大的區別。
五是戰略地位顯著提升,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新形勢下加強國家高新區工作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高新區的發展,時隔20年首次大規模審批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足以說明高新區在國家整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趙玉海指出,從總體情況看,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與原有國家高新區相比,在產業結構、自主創新、提升經濟發展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距離發展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也是督察組此次督察工作的一個重要初衷,希望通過此次督察工作,加快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的發展,縮小與原有國家高新區的差距。
趙明鵬:讓國家高新區名副其實姓“科”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趙明鵬在科技部做好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督察工作座談會上表示,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肩負著新的使命,應該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轉型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端要素集聚區、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化發展新城區。
對于新升級的國家高新區,趙明鵬寄予厚望。他表示,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肩負新的使命。新時期,新升級國家高新區應著重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國家高新區要考慮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問題。工業化的過程是一個生產要素集聚的過程。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就是從土地驅動到要素驅動,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從創新驅動到資本驅動的躍升。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仍處于要素驅動階段,只有個別發達地區才有創新驅動,而資本驅動更是遙遠。如何從要素驅動轉型進入創新驅動階段,我國必須有示范模型,國家高新區應當作為表率。
第二,國家高新區應該思考科技要素和其他生產要素的組合關系。相比其他生產要素,科技要素具有更強大的集聚效應。國家高新區要充分發揮科技要素的集聚作用,以科技要素凝聚其他要素。
第三,國家高新區應該深刻理解體制機制創新的重大意義。實踐證明,體制機制創新的國家高新區才能獲得很好的發展。我國高新區的優勢是政府主導,國家高新區必須發揮管委會的強大作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生產要素的聚集。
第四,國家高新區要研究新城區建設。國家高新區具有較強的輻射功能,是推動城市化進程的新載體。國家高新區應該變成當地最靚的城市新區,培育出當地最優秀的企業。國家高新區應該有現代化的新城區來支撐,才能使大批高端人才進入國家高新區,真正實現國家高新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趙明鵬表示,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肩負重任,潛力無窮,希望能“以督促建”,把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實現創新驅動與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域,讓國家高新區名副其實姓“科”。
張志宏: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
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志宏在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督察工作時指出,開展集中審批省級高新區升級工作,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對新升級國家高新區堅持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充分肯定。
張志宏強調,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要認真學習、領會國務院批復精神,制定更高的目標,搶抓機遇、開拓創新,進一步發揮好引領示范作用,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要繼續樹立“創新驅動、科學發展”的理念,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為“轉方式、調結構”做出更大貢獻,特別是要壯大規模、做大總量,在重視大企業、大項目落地的同時,更要走內生增長的道路,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培育中小企業做大做強;要進一步樹立為企業發展服務的理念,認真把國家、省市和高新區的相關政策落實到位,讓企業和科研人員受惠;要進一步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利用各種機會到其他高新區訪問、參觀和交流,汲取經驗和理念,實現因地制宜發展。
耿戰修:促進高新區特色產業發展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巡視員耿戰修一行對吉林省新升級的延吉高新區進行了工作督察。耿戰修表示,延吉高新區企業孵化特色明顯,國際合作特色鮮明,發揮了延吉的地域、語言和人文優勢,與韓國、日本等國進行了很好的合作。
耿戰修表示,希望延吉高新區突出自主創新,不斷提高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轉變發展方式;突出產業集群發展和特色產業發展;突出服務平臺建設和創業平臺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通過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筑巢”引得“鳳凰”來;要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探索和創新。
楊躍承:把握戰略方向堅持科學發展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楊躍承在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督察工作時指出,省級高新區升級后首先要把握好戰略方向,要對高新區有更深的認識,有更高的戰略定位,承擔更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其次,提升園區經濟規模,細分產業趕超領先,支柱產業做強做大,努力實現創新驅動,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第三,把握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引進高水平技術人才,整合利用國際創新資源為我所用;第四,堅持科學發展,要探索低污染、低能耗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提升城市功能,統籌城鄉發展,發揮區域輻射帶動作用,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第五,把握高新區發展核心要求,努力培育中小企業,完善孵化創業體系;第六,要引進科研機構和高校院所,通過技術溢出衍生企業,并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第七,要加快科技金融結合,打造多元化投融資服務體系;第八,要培育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組織形式,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胡世輝:做好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規劃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胡世輝在新升級國家高新區督察工作時指出,高新區作為我國發展經濟的抓手、“轉方式、調結構”的載體,分量越來越重,發展位勢越來越高。升級后大部分高新區所在地政府都提高了對高新區的重視程度,高站位進行規劃和布局,理順體制機制,配備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同時出臺政策措施推進高新區發展。
胡世輝表示,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要做好規劃,進一步研究產業發展規劃,充分分析現有產業基礎、資源優勢,明確發展哪些產業,很多新升級國家高新區處于一次創業和“二次創業”交織的階段、要素驅動和創新驅動互相交叉的階段,在引進項目時要考慮與現有企業和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形成互補或配套;要突出特色,做出優勢,加速產業集聚,做大做強產業;要加強創新創業和企業孵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要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產業化發展環境;要做好國際化工作,充分利用平臺優勢,引進高端人才,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劉久貴:用好用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優惠政策
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巡視員劉久貴一行對安徽省新升級的蕪湖高新區、蚌埠高新區進行了工作督察。劉久貴表示,蕪湖高新區已形成了以企業為主、“政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體系,他要求蕪湖高新區要瞄準更高目標,充分發揮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核心作用,要按照“創新驅動、內生發展”的要求,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創新人才吸引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力度,形成人才聚集的高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地,力爭在5年內趕上并超過沿海發達高新區的水平。
在蚌埠高新區,劉久貴表示,蚌埠高新區產業條件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科技資源雄厚,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較大,希望蚌埠市繼續加倍努力,注重挖掘地方大院大所的科技資源,用好用足國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政策,提升蚌埠高新區總體發展水平。
段俊虎:創新高新區發展體制機制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局級調研員段俊虎一行對銀川高新區建設情況進行了督察。督察組一行參觀了中國靈武國際羊絨城,考察了中銀絨業、嘉源絨業、榮昌絨業三大集團的研發和生產情況,并召開督察座談會。段俊虎表示,銀川高新區下一步建設要注意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國家成立銀川國家高新區的戰略意圖和建設要求,進一步抓好國務院批復精神的落實工作;二是要切實抓好高新區的規劃制定和實施工作,重視在形態、產業、政策措施等方面的規劃,重視高新區的功能放大、輻射帶動能力的提升;三是要高度重視高新區的體制機制創新,切實建立激勵性、進取性、促進性、高效性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模式;四是要珍惜和利用好升級的有利機遇,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推進銀川高新區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