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韓啟德在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上指出現在的科技獎勵名目過多
    • 點擊數:773     發布時間:2011-10-19 17:58:00
    • 分享到:
    關鍵詞:

       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09月22日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賈婧 劉莉

        本報天津9月21日電 (記者賈婧 劉莉)“青蒿素的發明,一直是我國引以為豪的科技成果,但僅僅由于難以確定成果歸宿而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表彰和獎勵,其中折射出的不少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在今天舉行的第13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上提出,科技獎勵要強調經過時間沉淀和考驗,而拒絕授予既沒有原始理論創新,又還沒有證明具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所謂中間成果。

        近年來,我國科技獎勵制度得到蓬勃發展的同時,有不少做法已不能適應當前科技發展的需要。對此現象,韓啟德表示,現在的獎勵名目過多,但是質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術浮躁之風。應該減少各級政府設立的獎項,充分發揮學術共同體的主體作用,完善科技獎勵機制,精心培育學術團體的優秀獎勵品牌。

        韓啟德強調,科技獎勵本身就是一件嚴肅、艱巨的科學任務,必須遵循科學規律,讓科學精神回歸科學獎勵,真正激活科技獎勵機制。

        對于學術評價制度的完善,韓啟德表示,“學術評價不能簡單采用像記工分那樣的方法,而要以質量為準”。

        如何評定質量?這是一個十分復雜和困難的問題。韓啟德說,其中重要的一點,是要避免采用單一標準,前沿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不同領域和學科,乃至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地區的評判標準,都應該有所差別。同時,質量的評定需要專家花更大的功夫,需要更加公開透明,在重大成果和重大項目評定的時候,是否采用專家實名制,值得考慮。當然,質量的衡量也有賴于評定專家的學術鑒賞力,這就要求我們擁有更多一流水平的同行專家。

        “學術的發展以及學術公平公正的維護,還需要健康的學術批評,學術批評需要更多人的積極參與。”韓啟德表示,除了要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外,還需要強調學術的延續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學術品格,各方共同努力,培育我國風清氣正的學術批評的風氣和土壤。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