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瀏陽努力打造再制造產業基地
    • 點擊數:1038     發布時間:2011-09-15 16:51:00
    • 分享到:
    關鍵詞:

       本報記者 林火燦 劉 麟

                       
      圖為位于湖南瀏陽制造產業基地的湖南中大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的再制造生產車間。 本報記者 林火燦攝  

       編者按

       再制造產業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產業發展基礎也比較薄弱。加快打造促進再制造技術產業化發展的有效平臺,是目前推動產業快速發展的路徑之一。湖南瀏陽制造產業基地是國家工信部確立的全國機電產品再制造集聚試點園區,也是國家發改委確立的國家再制造產業建設的首批示范基地。近年來,一批工程機械、汽車配件、軌道交通設施等企業相繼落戶瀏陽基地,依托這一平臺實現了企業再制造業務的快速發展,推進了再制造產業基地的發展。2010年,瀏陽基地的再制造企業達到10家,產值7.8億元。“十二五”時期,瀏陽基地將繼續積極穩妥地做好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先行探索,加快產業公共平臺的建設。

       一條原價780萬元、即將報廢的生產線,經過多種高科技手段“修復”,可以達到價值6000多萬元的生產線的性能?

       在湖南瀏陽制造產業基地(簡稱“瀏陽基地”),湖南宇環同心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將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這家再制造企業2007年對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從國外引進的已報廢的發動機曲軸生產線進行清洗、檢測、修復、提升,使這條廢棄生產線的價值翻了幾番。

       “再制造企業通過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對舊機電產品進行加工,生產出來的再制造產品的性能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新品。”瀏陽基地管委會副主任劉來宏介紹說,自2009年以來,瀏陽基地專注發展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重大裝備及汽車零部件為主的再制造產業,引進了一批再制造企業。這些企業通過對舊的大型機電產品進行再制造,使其重獲“新生”,不僅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節約了大量的資源。

       廣闊前景吸引企業落戶

       江西軒轅春秋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工程機械設備代理銷售的民營企業。2010年底,這家公司在瀏陽基地落戶,成立湖南軒轅春秋工程機械再制造有限公司(簡稱“軒轅春秋”),發展工程機械再制造。

       集團公司總裁章國圣介紹說,集團公司自2000年就開展工程機械銷售,如今銷售服務網絡遍布全國40多個縣市。為促進資源的充分利用,集團公司依托已有的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在江西等地開展了舊機器設備的回收再利用,這為集團公司開展工程機械產品再制造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來源和逆向物流體系。2010年,集團公司的再制造產品已經達到100臺。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為順應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大方向,集團公司決定在瀏陽基地開展再制造業務。“選擇在瀏陽基地落戶,既是看中瀏陽基地作為機電產品再制造聚集區的資源整合優勢,也是看好再制造產業的發展前景。”章國圣說。

      章國圣還告訴記者,集團公司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回收、拆解、清洗、檢測鑒別、關鍵零部件的修復、部套件裝配、整機集成及其檢測試驗為主線的再制造流程。這為在瀏陽基地開展再制造業務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時,集團公司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工程機械《閉式再制造全壽命服務循環系統》,對再制造產品的回收、再制造、流通、再回收等環節進行全程的閉式服務跟蹤。在這套系統所強調的循環服務理念下,軒轅春秋有效整合了市場一線資源,為再制造產業的原材料供應提供了充分的市場保障,也解決了再制造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客戶對產品的認知度和認可度較低的問題。

       “我們正在進一步完善這套系統。實踐證明,周到的全程服務是推進再制造產品使用的有效途徑之一。”章國圣說。

      “對于機械設備企業而言,發展再制造,不僅能夠實現節約資源能源,還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服務網絡,打造和提升品牌。”瀏陽市委常委、瀏陽基地黨工委書記黃陽分析說,目前,我國部分工程機械將逐步進入使用技術壽命終結高峰期,預計到2020年,工程機械整機的使用技術壽命終結量將達到120萬臺,再制造的發展空間將十分廣闊。同時,國家有關部門圍繞再制造領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將大大推進工程機械行業再制造的快速發展。

      黃陽說,正是看到了再制造產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不少企業已經進入瀏陽基地開展再制造業務。按目前情況來看,到“十二五”時期末,瀏陽基地的再制造企業將達到60家以上。

      再制造帶來多贏格局

      湖南中大機械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大機械”)是一家以大型壓路機為主營產品的企業。

      在生產車間,中大機械常務副總經理王智軍介紹說,壓路機產品一般在使用七八年以后,就會面臨升級換代的問題。早些年,中大機械只是針對已經售出的產品進行簡單的維修和零部件更換,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2008年,瀏陽基地開始發展再制造產業。王智軍意識到,既然開展再制造能夠實現節能節材,為什么不對機械產品進行回收再制造呢?

      依托瀏陽基地的發展,中大機械結合原有的企業發展模式,推出并完善了適合工程機械行業特點和企業發展需要的租賃模式:即企業把產品出租給工程公司,然后再把已經租賃了較長時間的產品回收,進行關鍵零部件的再制造,使產品的性能達到新品以上的水平。

       王智軍告訴記者,再制造的產品一般都比新品要便宜,因此,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減輕施工企業的負擔,也能使企業的營業額不斷增長。2010年,中大機械再制造的產值達到1200萬元。

      對于開展再制造業務的企業而言,再制造開辟了新的業務空間和利潤增長點,帶來了自身經營業績的提升。而再制造的發展,也給再制造設備的使用者帶來了生產成本的降低和設備性能的優化,使企業能夠以更小的投入實現更大的產出。

      在湖南宇環同心數控機床有限公司(簡稱“宇環同心”)采訪時,副總經理彭磊介紹說,為了控制成本,國內一些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會從國外引進舊生產線或舊生產設備。有時,企業引進的舊生產線數控系統的性能已大部分喪失,并且與現代數控系統不相容。此時,必須對舊生產線進行再制造。

      彭磊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國內某汽車生產商曾經引進了一臺舊的數控機床,交由宇環同心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宇環同心對這臺設備進行專業化修復,對數控系統進行了更新改造,使其系統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購買新設備需要花費3000多萬元,而現在,這家汽車生產商只需支付我們不到100萬元。”彭磊說。

      彭磊告訴記者,數控機床的再制造比制造新機床的周期要短得多。一臺全數控隨動曲軸磨床,如果購買新品,從下訂單到交貨至少需要4個月時間,而如果利用舊機床進行再制造,只需要1至2個月。

      此外,再制造投入資金少,產品性價比較高。據統計,對于附加值很高的數控機床,通過再制造充分利用機床的原有零部件,而節約制造這些零部件的成本,平均可以比購置同樣性能級別的新機床節約成本50%以上,且再制造后的機床可達到或超過原有新機床的性能水平。同時,用戶可以根據機床的狀態及工藝要求來選擇數控系統或其他功能,進一步節省成本。

      記者了解到,根據有關研究,機械再制造的資源循環利用率達到85%以上,比制造新品節能60%以上,不僅大大節約資源和能源,還可以在實現節能、節材的基礎上,減少重新生產鑄鐵件對環境的污染。

      探索破解再制造瓶頸

      在瀏陽基地采訪期間,瀏陽基地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吳震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不久前,國內有個企業要對一部主機的關鍵零部件進行更新。由于更換這個零部件的費用很高,而且需要較長時間,這家企業決定采用再制造工藝,對這個零部件進行修復升級。

      在選擇委托廠家時,這個企業倒是費了一番周折。當時,有一家外企和一家國內企業同時向其報價,前者報價20萬元,后者只報了5萬元。盡管報價懸殊,但這家企業還是選擇外企來承接這一業務。

       “此事說明,盡管再制造的市場空間廣闊,但國內市場對于國內再制造企業的技術和產品的認知和接受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吳震說,“如何提高市場對我們再制造企業的技術和產品的信任度,是國內再制造企業面臨的難題之一,也是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中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吳金明博士也表示,再制造產業在我國還是剛剛起步,其發展不僅需要面對市場是否認可和接受的問題,也面臨產業化平臺匱乏等難題。

    “其實,從技術儲備的角度看,我國已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再制造技術,這種技術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比發達國家的技術適用范圍更廣泛,實用性更強。但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我國再制造產業還缺乏技術資源整合和產業化的平臺,這就造成我國再制造產業的發展步伐十分緩慢。”吳金明說。

    黃陽告訴記者,再制造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產業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因此,應該加快打造促進再制造技術產業化的發展平臺。

    “我們正在為此努力。”黃陽介紹說,作為開展國家再制造產業建設的首批示范基地,瀏陽基地已做出明確規劃,到“十二五”末,將全面完成倉儲物流、拆解清洗、鑒定與檢測等10大核心平臺和院士、博士后2個工作站建設,建立再制造產業研究中心,增強再制造產業技術和管理創新能力,提高技術產業化和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全面建成以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數控機床再制造為主導產業,特色鮮明、技術起點高、產業鏈完整、配套設施齊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國家級機電產品再制造示范園區。

    為此,瀏陽基地已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鼓勵企業探索和建立逆向物流體系,鼓勵企業在銷售主機產品時,就與用戶簽訂回收合同,為再制造的發展提供穩定舊件來源;同時,瀏陽基地將加快打造統一物流平臺。

    “我們要避免‘醒得早、起得遲’。”黃陽說,在再制造產業的發展中,瀏陽基地處于起步較早的階段,但從整體來看,整個產業正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因此瀏陽基地應加強科學規劃,不斷探索和推進再制造產業的發展,使再制造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