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電價不明確 電網配合積極性不高
要有“不賺錢”心理準備
11月19日發布的2010年“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目錄顯示,江西塞維LDK在安徽省的太陽能高科技(合肥)有限公司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順利中標。
江西塞維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申請的這個“金太陽”項目是建在自己的廠房屋頂上的,基本屬于自發自用,算下來也基本沒有什么盈利,公司申報這個項目更多看重其為公司帶來的社會效應。
而入圍“金太陽”示范工程關鍵設備供應企業的英利能源有關人士表示,公司報出低價成為“金太陽”示范工程關鍵設備供應商,可以看作是“少賺點外國人的錢,多補貼國內的項目”。
據了解,英利能源此次以10.5元/瓦的最低價中標,成為三家光伏組件設備供應商之一,10.5元/瓦的中標價至少比國際市場均價低了20%-30%,目前國際市場價在14元/瓦左右。
英利能源有關人士表示,目前不少“金太陽”示范工程投資方正在與公司簽訂供貨合同,目前為止,已經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投資方與公司簽訂了供貨合同,總供貨量大約有100兆瓦。
對于10.5元/瓦的價格能否實現盈利的疑問,英利能源有關人士表示,由于多數合同約定的交貨時間都在明年下半年,隨著光伏組件的成本下降,加上合同量有保證,公司有望實現微利,但整體而言,以這個價格為國內項目供貨,相比高價賣給國外企業,肯定是要少賺一大筆錢。
在專家看來,由于設備供貨商的確定選擇招標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將降低設備的供貨價格,可能不會讓設備商獲利較多,但由于“金太陽”工程本身屬于補貼性工程,對投資方而言,至少不虧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標桿電價“難產”埋隱患
據了解,江西塞維旗下還在不同地區建設了幾個“金太陽”示范工程,但基本都是自發自用。然而,“金太陽”工程的發電量實際還是比較高的,有時候電量多得用不完,由于缺乏儲能系統,用不完的太陽能“綠電”只能白白浪費掉。
對此,江西賽維有關人士表示,公司也想過將“金太陽”的發電量并網賣給電網,但實際上“金太陽”示范項目屬于用戶側并網,目前并沒有專門的電價政策,并網的電價只是參照當地的脫硫電價,平均僅為大約0.3-0.4元/千瓦時,按這個價格并網很可能是虧損的。
賽維有關人士表示,“金太陽”工程屬于政府對光伏行業的支持政策,采取的初投資補貼方式,但這種補貼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補貼方式進行調整,未來能夠對并網發電量進行補貼的話,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企業投建的積極性。
無錫尚德有關人士表示,政府可能是出于多方考慮暫時不出臺光伏產業的電價補貼政策,但對于光伏企業而言,沒有電價補貼政策,一方面可能限制了“金太陽”工程發電的使用范圍和推廣力度,另一方面確實很難調動項目投資方和設備供貨方的積極性。
的確,除了一部分光伏企業為了提高企業品牌或推廣光伏發電概念而申請“金太陽”工程之外,并不是所有的光伏企業在申請項目時都做好了“不賺錢”的心理準備。這也正是會出現去年多部委審批的“金太陽”示范項目因無法推進而被取消的原因。包括無錫尚德、阿特斯等國內知名光伏企業都出現了“半途而廢”的“金太陽”項目。
江西賽維有關人士表示,對于沒有持續推進“金太陽”項目的投資方而言,實際也有苦衷,例如不同地區的光照資源條件不同,項目投資額度和成本不同,不同項目的盈利能力可能相差很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在建設的過程中遇到棘手的問題也是很難避免的。
光伏專家表示,加上今年全年光伏市場火爆引發的組件等設備價格高漲,市場高度供不應求,不少國內企業忙著接國外的高價訂單都接不過來,對于幾乎“不賺錢”的國內“金太陽”項目自然無力顧及了。
調動電網積極性迫在眉睫
英利能源有關人士透露,公司在2009年也申請了一個“金太陽”項目,公司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并肯定會將項目做下去,最近正在為該項目的電網并網程序忙碌。上述人士坦言,“金太陽”項目推進確實碰到了不少難題,而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電網在配合并網時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這一點在塞維看來也比較正常,原因是電網原有的市場受到侵蝕,而幫助“金太陽”并網也缺乏對電網的激勵機制,因此,電網沒有積極性配合也可以理解的。
實際上,能否并網在不同的“金太陽”示范項目中也有不同情況。有的地方政府非常鼓勵“金太陽”工程,因此工程發電量在并網方面也更容易得到各方支持,而有的項目沒有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就需要自己努力解決并網問題。
專家表示,實際上,也不能單純認為電網企業在配合“金太陽”等工程并網時積極性就不高,“并網難”問題不僅僅是在“金太陽”工程并網中出現,而是幾乎在包括風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發電并網中都存在的難題。
一方面,因為不少地方電力公司對這類示范工程了解不多,需要一個認識、溝通和接納的過程;另一方面,無論是光伏發電等分布式發電技術,還是電網接入新能源發電技術,都可能制約著分布式能源發電的并入電網,未來需要政府加大對技術創新和電網建設方面的投入,同時針對電網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以此為契機調動電網接納新能源發電的積極性。
日前發改委等部門取消已列入2009年金太陽示范工程目錄但無法實施的項目39個,規模達54兆瓦。經多方努力獲得審批的“金太陽”示范項目一年之后卻被取消,這在光伏業界一石激起千層浪。
“之所以沒有繼續推進‘金太陽’示范工程的建設,暫時看不到明顯的經濟回報是主要原因。”無錫尚德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去年申請的“金太陽”示范工程未能繼續推進,今年被發改委等部門取消,除了公司自身原因之外,在建設過程中感到投資與回報很難持平是主要因素。
無獨有偶,分別在新發布的“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目錄和關鍵設備入圍企業目錄榜上有名的英利和江西賽維均表示,目前做“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基本是“不賺錢”的,公司申請該項目也并非以盈利為出發點的。
以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為初衷的“金太陽”示范工程投資如何就被戴上了“不賺錢”的帽子?專家表示,從“不賺錢”到真正吸引企業參與其中,政府對“金太陽”以及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工程的支持補貼政策還需經歷兩重突圍,即及早明確上網電價、調動電網配合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