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林毅夫: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問題是產能過剩
    • 作者:徐永
    • 點擊數:794     發布時間:2010-10-12 21:26:00
    • 分享到:
    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09年的時候,全球的經濟萎縮下滑了1個百分點,2010年全球經濟將會有3.3個百分點的正增長,比原來預期要好,但是全球經濟復蘇的根基還不牢靠。
    關鍵詞:

        在上海參加世界經濟學大會期間,8月20日,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參加由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舉辦的“2010世界和中國經濟論壇”期間表示,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2009年的時候,全球的經濟萎縮下滑了1個百分點,2010年全球經濟將會有3.3個百分點的正增長,比原來預期要好,但是全球經濟復蘇的根基還不牢靠。
        
        “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危機的主要根源是金融領域,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問題主要在實體與經濟部門,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問題的是在于產能過剩。”他表示。

        而解決辦法,他認為從經濟理論來講必須用凱恩斯特主義的政策,即政府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啟動消費、啟動需求,但現狀是存在兩難。

        如果繼續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可能會出現經濟學上所討論的李嘉圖等價的問題,也就是說政府用積極財政政策啟動消費、啟動需求,將來政府的花費將來總是要還的,必須要增加稅收或是使用通貨膨脹,容易出現政府的債臺高筑。

        良性的模式在于,如果積極財政政策能夠投資到消除經濟增長的瓶頸領域,投資短期就能創造就業、創造需求,從長期來講是提高生產力,經濟增長率提高,政府稅收增加。即使稅率不增加,也可以用未來的增長補償現在政府公共斥資債務的增加,不會導致政府高負債。

        他認為,基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階段上的不同,發達國家目前的增長瓶頸很少,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瓶頸則非常普遍,因此需要把發達國家比較充裕的資金用一個機制讓它能夠流向發展種國家進行投資,這樣做對發展中國家有利,對全球經濟復蘇也有利。

        21世紀經濟報道 徐永 2010-08-20 19:36:09

        【21世紀網】本文網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0/zMMDAwMDE5MzIzMw.html?source=hp&position=newscolumn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