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寧波電業局舉行配電線路技術技能比武。圖為配電線路員工在12米電線桿上更換1相絕緣子。
統計顯示,今年6月,全國日均發電量達到116億千瓦時,比5月份日均增加3億千瓦時,已經超過2008年和2009年同期水平,而與此同時,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能源形勢和整體經濟運行密不可分,目前的能源形勢反映出怎樣的經濟運行總體格局,經濟結構調整給能源經濟形勢帶來怎樣的變化和影響?
在“十二五”的能源發展規劃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比例要達到15%,碳減排達到40%-45%,實現這兩個目標將給我國的能源結構帶來怎樣的轉變?
日前,能源方面的權威專家對2010年能源經濟形勢和“十二五”能源規劃進行了解讀。
駛過暗礁險灘:持續向好態勢增強
今年5月以來,由于電廠進入度夏時期,備煤積極,我國港口煤炭庫存下降,煤價持續上漲。
其實,自今年二季度以來,隨著工礦企業生產穩定恢復、高載能行業用能迅速攀升以及大部分地區氣溫升高影響,我國煤炭市場呈現出“淡季不淡”的特征。
“2009年,各項拉動經濟政策的效應在2010年得到充分釋放,我國經濟呈現持續、穩定復蘇的局面。由于去年上半年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基數較低,今年上半年能源供需增幅較高,絕對量已恢復甚至超過經濟增長較快的2008年同期水平,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宏觀經濟持續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周喜安對今年總體能源形勢作出了這樣的判斷。
能源作為反映宏觀經濟增勢最直觀、最直接的部門,對宏觀經濟的反映更體現在數量指標上。周喜安指出,上半年,我國煤炭供需總體呈緊平衡,電力市場供需兩旺,成品油市場逐步回暖。事實上,煤炭、電力、成品油這些指標都可以反映問題,但最直觀的還是發電量。上半年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9.3%,用電量增長21.6%。
周喜安分析說,一些重要能源指標的絕對量在經濟的轉折時期或者是上行、下行變化過程當中,更直觀地反映出宏觀經濟的總體水平。今年上半年,我國重要能源指標的絕對量已經恢復,甚至超過經濟增長較快的2008年的同期水平。特別是從上半年全國日均發電量來看,總體呈高位運行態勢。6月份我國日均發電量116億千瓦時,不僅高于2009年同期的103億千瓦時的數據,也高于2008年同期的數據。
“速度快,質量好”是上半年能源經濟運行的另一特色。上半年,我國能源產能穩步增長,特別是電力增長較快,各方面的迎峰度夏抓得早,電量比較充足。盡管進入6月下旬,特別是到7月份以后,全國用電負荷屢創新高,但目前還沒有出現拉閘限電的現象。
結構調整深入:供需增幅將趨緩
目前,全球經濟進入后危機時代,恢復性增長趨勢明顯,但經濟復蘇的基礎依然薄弱,復蘇進程并不均衡,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這些在下半年能源經濟的運行中將有所表現。
上半年,全國電源建設完成投資1344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火電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的37.2%,下降5.7個百分點;水電、核電、風電投資比重增至62.4%,提高5.8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下半年國內宏觀經濟將保持平穩上行,能源供需形勢趨于穩定,但今年以來國內經濟持續回升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下半年是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攻堅階段,中央和地方采取的措施將會對高耗能行業產生較大的抑制作用。基于這些判斷,下半年宏觀經濟及能源經濟的走勢可能呈趨緩態勢。”周喜安說。
據周喜安介紹,上半年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比如第二產業用電持續高位,但增勢減弱,同時,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充裕但存在結構性偏緊問題。
結構調整的成效同時也在高耗能行業耗能量上表現出來。上半年,全國第二產業用電量1515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2%,增速比1-5月回落2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第二產業用電量27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8%,是2009年10月份以來的最低增速。4月、5月和6月份,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和化工行業用電量保持基本穩定,繼續增長的動力減弱。周喜安說,目前高耗能行業高速增長勢頭有所減緩,后續走勢有待觀察。
周喜安指出,下半年,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度夏過冬用電高峰對煤炭消費形成支撐。同時房地產調控新政、各地落實節能減排任務以及下半年水電出力會好于去年,將帶動煤炭需求回落。預計下半年煤炭需求環比不大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形勢趨緩。
與此同時,電力消費仍將較旺,需求增幅進入后低時段。下半年全社會電力需求將延續2009年四季度以來持續增長的態勢,但由于去年同期用電量逐月回升,下半年用電增速將逐步回落。受房地產調控措施和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影響,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將放緩等,全年全社會用電量預計增長11%左右。
轉變發展方式:兩大能源規劃接力
中國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何建坤指出,多年來,中國在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速度世界罕見。1990年至2009年,中國單位GDP能源強度下降53%,與之相應的二氧化碳強度下降55%,為世界少有。同期發達國家下降25%,世界平均水平只有14%。
要完成對世界的莊嚴承諾,轉變發展方式,“十二五”能源規劃和發展新興能源重任在肩。
7月20日,國家能源局首次公布了備受關注的“十二五”能源規劃的內容,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江冰同時表示,我國“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已編制完畢,即將上報國務院,兩份規劃將共同搭建起今后10年我國的能源發展框架。
據江冰透露,市場之前盛傳的新能源規劃最終定名為“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經過多次修改,已經比較完善和成熟,目前正按照有關程序準備上報國務院審批。規劃期為2011—2020年,規劃期累計將直接增加投資5萬億元。
江冰介紹,“十二五”能源規劃主要目標有兩個,一是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二是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完成這兩個目標,除了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以外,還需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發展三類非化石能源,第一是核電,第二是水電,第三是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國家能源局預計,到“十二五”階段末即201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可能將從2009年的70%下降到63%,水電和核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接近9%,風電、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接近2.6%,天然氣消費占比將從目前的3.9%提高至8.3%。“這將改變中國煤炭消費比重多年來居高不下的局面,能源結構明顯優化。”江冰表示。
據了解,除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以外,“十二五”期間,我國還將統籌規劃一批重點能源基地建設和跨區域能源輸送通道,協調能源資源在區域間和省際間的平衡流轉。
2009年至2010年各月第二產業用電量及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