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7月30日電專訪:大型強子對撞機還能帶給世人更多驚喜——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主任羅爾夫·霍伊爾
第35屆國際高能物理會議日前在巴黎召開,此次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是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幾個月來的研究成果以及未來的前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主任羅爾夫·霍伊爾在會后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運行狀況令人滿意,在未來將給世人帶來更多的驚喜。
霍伊爾說,大型強子對撞機在今年3月底成功實施了對撞試驗,其總能量達到7萬億電子伏特,能量之高創造了歷史紀錄。如今4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它的運行一切正常,在技術層面上基本沒有遇到大的問題。它還帶給人們兩大驚喜:第一,對撞機在前4個月“嬰兒期”內表現超乎尋常,其撞擊率大幅提高;第二,試驗中對撞機“網格計算”網絡運行異常出色,并收集大量寶貴數據。如果對撞機能保持這種勢頭,那么應該可以運行20年。
霍伊爾表示,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要在高能量的碰撞中(其能量是以往類似裝置的3.5倍),研究各種基本粒子,完善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理論基礎。在科學試驗的過程中,通常是先驗證人們已知的事物,然后才有新的發現,只有試驗數據豐富到了一定程度,人們才能實現突破。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對撞機將繼續增加粒子的數量,提高撞擊率,以獲得更多可靠的數據。“如果我們足夠幸運的話,我想明年就能有所成就,”他說。
在強子對撞機的主要任務中,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無疑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為修補“標準模型”理論的缺陷,英國科學家彼得·希格斯假設了這種粒子的存在,它被認為是物質的質量之源。然而,“標準模型”預言的62種基本粒子大多在試驗中獲得了證實,唯有希格斯玻色子至今仍未現身。
“現在大概只有大自然才知道希格斯玻色子是否存在了”,霍伊爾說,“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機器捕捉到它的行蹤,但是由于有了能量超高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我們發現這種粒子的機會大大增加,如果說希格斯玻色子真的存在,那么它只會被強子對撞機發現。不過這一切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
強大的對撞試驗固然能夠得出前所未有的試驗成果,但也引來了一些不明真相者的擔憂。對此,霍伊爾說:“曾經有人認為,試驗會產生黑洞,并且吞噬一切。但事實上幾十億年以來,宇宙間發生過無數次與試驗能量相等的自然過程,而地球以及其他星球卻依然存在。”
大型強子對撞機位于日內瓦附近、瑞士和法國交界地區地下100米深處的環形隧道內,隧道總長約27公里。科學家希望通過在對撞機內實現極高能量的粒子對撞,模擬出與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狀態類似的環境,從而對宇宙起源和各種基本粒子特性展開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