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之一、少數民族地區首個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30日正式開工。
自主品牌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低碳環保、不斷推進深入的國產化進程……來自有關方面的諸多信息顯示,總投資近700億元人民幣的防城港核電站不僅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意義重大,對于中國推進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建設也具有積極作用。
在當天的開工儀式上,中廣核集團公司董事長賀禹說:“防城港項目是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實施以來,在西部地區開工建設的首個核電項目,這對優化中國核電發展模式、促進核電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防城港核電站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一次規劃、分期建設。其中,一期工程建設兩臺單機容量為108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工程總投資約256億元。兩臺機組預計于2015年建成投入商業運營。
有關方面的測算顯示,防城港項目一期工程建設期間,可帶動全社會相關行業總產出增長約778億元,帶動總就業崗位84.2萬個。而項目建成后,每年還可為北部灣經濟區提供150億千瓦時安全、清潔、經濟的電力,綜合帶動各類就業崗位達到12.3萬個。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核電是安全、清潔、經濟、可靠的新興能源。防城港核電站作為我國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第一個核電項目,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又一項標志性工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說。
防城港核電站所在地的港口區光坡鎮紅沙村依山傍海,是廣西聞名遐邇的“白鷺天堂”,核電站的建設讓人們對環境和生態的保護十分關注。在當天的開工儀式上,周邊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身著鮮艷的民族盛裝,載歌載舞慶祝項目的開工。
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劉建文表示,考慮到防城港核電站能夠為蓬勃發展的泛北部灣地區提供清潔、充足和高效的電力供應,還有利于區域環境質量優化,并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各國的經貿發展。
“按照國家規劃,核電站所在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能源保障將為這些基地建設提供堅實基礎。”防城港市市委書記禤沛鈞說。
防城港核電項目的建設還有利于區域環境保護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環評顯示,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每年相當于減少消耗原煤600萬噸,減少向環境排放二氧化碳約1482萬噸,產生的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了約9.82萬公頃的森林。
據建設方介紹,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采用的CPR1000技術方案,是中國近年來在多個核電站建設項目中采用實施的具有自主品牌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
中國還將在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中進一步推進核電產業國內生產制造能力。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束國剛說,一期工程兩臺機組核島重件設備的國產化率將超過87%。
來自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統計顯示,中國在全球核電開工裝機容量和規劃裝機容量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截至7月29日,中國大陸獲準在核電機組23臺,占全球在建機組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