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切爾諾貝利20周年 新安全封閉計劃將實行
    • 點擊數:1511     發布時間:2006-04-25 09:42:18
    • 分享到:
    關鍵詞: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泄漏事故將于4月26日進入20周年“紀念日”,當年發生爆炸的4號機組盡管隨后被鋼筋混凝土封閉,但是“石棺”之下至今仍封存有約200噸核原料。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石棺”之上出現道道裂縫。

        對此,烏克蘭政府考慮實施“新安全封閉”計劃(NewSafe Confinement),為“傷痕累累”的“石棺”穿上一層外衣。據介紹,“新安全封閉”計劃就是將一個相當于體育館規模的拱形建筑物平移至“石棺”上,隨后將拱形建筑物合攏。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以及主要出資方將齊聚基輔,商討工程開工事宜。英國《泰晤士報》為“新安全封閉”計劃取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方舟”計劃。

      ■進展

      烏政府同出資方分歧有望消除

      烏克蘭官方表示,如果“新安全封閉”計劃大功告成,它將是最為復雜的世界工程之一。一家法國公司參與了該項工程的競標,其經理吉恩?路易斯表示,該項工程“前無古人”,“這會是一個標桿。”

      也有報道稱,這個被稱為“方舟”的“大棚”簡直和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一樣復雜。目前在烏克蘭工作的歐盟代表戴維?西卡摩爾表示:“這個新建筑將成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因為它的工程和埃及人建造金字塔一樣復雜。”

      目前,“新安全封閉計劃”的主要出資方和烏克蘭政府在一些具體細節上還存在矛盾,所以工程還未正式上馬。

      歐洲重建和發展銀行核安全部主管文斯?諾沃克表示:“非常令人失望,在切爾諾貝利核泄漏20周年時,我們不能宣布這個工程已經動工了。”

      不過,他稱歐洲捐贈人和烏克蘭政府的分歧將會很快得到解決,“新安全封閉”計劃不久就會啟動。目前,約11億美元項目基金由位于倫敦的歐洲重建和發展銀行管理。

      ■解密

      拱形建筑物在“石棺”上方合攏

      “方舟”計劃所配套的工程預計明年動工,有望于2010年竣工,耗資約11億美元。該項工程需要以“石棺”為中心安裝兩個可以合在一起的半拱形建筑物,然后兩個半拱形建筑物通過一根鐵軌滑到四號反應堆的“石棺”上方合并。它們在24小時以內完成最終拼接后,“方舟”最終高度為108米、寬度為250米長度為150米。

      拱形建筑物將在距離“石棺”比較遠的地方進行組裝,旨在最大程度減少工作人員遭遇核輻射的危險。當這兩個半拱形建筑物合在一起時,有望達到“天衣無縫”的效果,這樣最終會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附近的居民提供最為安全的保障。

      “方舟”不僅可以繼續“捂住”放射性物質,防止其“四處逃逸”長達百年時間,還在更大程度上有利于研究人員拆除封存在“石棺”之下的核原料,然后將其轉移至更為安全的地帶進行可靠性處理,預計這樣的轉移過程將耗時半個世紀。

      為便于拆除破損的核反應堆,“方舟”在其拱形結構的上面懸掛了四個起重機,每一個都能夠舉起百噸重的物體。另外,研究人員還可搭乘隔絕輻射的鐵柜小車進入新建筑的心臟地帶,進行“善后處理”。

      ■補救

      建造“石棺”屬權宜之計

      目前藏有200噸核原料的“石棺”原本就是應付危機情況的權宜之計。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后數月時間內,前蘇聯政府就建造了“石棺”作為緊急補救措施,工作人員當時動用直升機“拎起”面積寬廣的水泥板,將發生泄漏事故的四號反應堆完全蓋上。

      畢竟是權宜之計,問題也就漸漸出現。就連“石棺”本身也自身難保,遭受了核輻射污染。據介紹,四號反應堆僅有四成放射物可以靠近,而沒有誰真正弄清楚反應堆里目前究竟有多少放射性原料。

      有說法認為在四號反應堆爆炸時,放射性物質已在10天內揮發完畢;也有說法稱將近九成放射性物質還藏在四號反應堆內。

      靠近“石棺”處進行的輻射測量顯示,輻射強度達到每小時744毫倫琴,遠遠高出安全值20毫倫琴的水平。

      “石棺”設計壽命本來長達50年,但是自從上世紀90年代初便出現了種種問題,專家們不得不將他的壽命降低至20年。

      國際社會擔心“石棺”會出現比道道裂縫更為嚴重的情況―――坍塌,所以歐盟及其他國際組織倡導捐資為“石棺”進行加固。

                                   
      ■難題

      “石棺”頂部未嚴密封閉

      雖經數次修復處理,“石棺”目前處境難以令人樂觀,其頂部未進行嚴密封閉,部分墻體已開始出現傾斜現象。

      “石棺”當下雖不具備再次發生當年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的特定條件,不過放射性物質產生連鎖反應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而且有可能產生大量有毒的放射性煙塵。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女發言人尤麗亞?馬努西齊警告稱,由40萬立方米的水泥和7000噸金屬建造的“石棺”,正在慢慢坍塌。

      據介紹,目前,“石棺”內四個立塔之中的一個立塔已坍塌,下雨時會有雨水滲漏進去。

      尤麗亞補充說:“20年過去了,但是核泄漏帶來的危險依然存在。”切爾諾貝利聯盟的領導人尤瑞里?安德烈耶夫擔憂地表示,積聚在四號反應堆下面、受了污染的水可能會滲透到地下。

    「歷史檔案」

      逾8噸輻射物噴出四號反應堆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四號機組按照原定計劃停機檢修。當日凌晨1時23分,正當工作人員進行一個發電機運行狀態的試驗時,四號反應堆突然發生劇烈爆炸。8噸多強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碎片和核燃料碎片從四號反應堆中噴涌而出,導致20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