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初裁將對中國銅版紙征反補貼稅”——這條消息甫一傳出,立刻激起了市場千層浪。而除了各界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口誅筆伐外,記者昨日還從中國造紙行業協會秘書長趙偉處獲悉,協會已經會同涉案企業向美國商務部提起涂布紙產業市場化地位的申訴。中國造紙行業龍頭華泰集團一位法律顧問則在私底下對記者表示,并不排除以企業個體名義應訴的可能性。
堅決的反對聲浪
“2007年就有過這個征反補貼稅的提案,商務部初裁通過后被貿易委員會否決了,我們已經打贏過一次,2009年再次提出,對此我們感到強烈憤怒,并堅決反對。”趙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按照美國反補貼程序,由商務部裁定有無補貼發生和發生的具體比例,由貿易委員會裁定是否有損于美國相關產業,雙方都終裁外國政府補貼成立時,商務部將命令海關對產品實施反補貼制裁。
趙偉認為,目前中美貿易摩擦背后隱含的是美國“雙重標準”的邏輯,“美國不承認中國的市場地位,同時以第三國成本來代表中國成本,而中國的造紙產業已經完全市場化,給予我們非市場化國家的待遇顯然有失公平。”
據悉,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初步裁決,對中國進口銅版紙將征收8.4%的反補貼稅,對印尼進口銅版紙征收的反補貼稅則高達17.5%。聲明表示,反補貼稅將從3月2日起始征收,持續至9月終裁決定時為止。按照相關統計數據,2008年中國和印尼輸美相關銅版紙分別價值2.29億美元和0.44億美元。
“征收反補貼稅有美國上層建筑和政府態度的主導因素,現在美商務部對我們的申訴也設置了很多障礙,以逾期等為由拒絕受理。”趙偉向記者坦陳。但他強調,行業和企業都會積極應對后續可能發生的問題,“鑒于美方以‘雙重標準’看待出口銅版紙成本的不合理性,中方企業將會積極尋找國際通行的做法以維護合法權益。”
紙企雪上加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依靠行業協會的對外溝通說服外,國內一些大型銅版紙供應商也開始有自發應訴的打算。“對銅版紙征收反補貼稅后,預計將有40萬噸回流,國內又需要一年來消化,國內造紙企業銷售價格、單位利潤、噸值毛利和開工率都會下降。”國信證券造紙行業首席分析員、中國造紙學會會員李世新告訴記者,即使是一些出口量本身不大的紙企,利潤也會應聲而跌。
但記者注意到,就算沒有反補貼、反傾銷征稅,紙企也已經面臨一個僵局。“紙企將至少有兩年低迷期,過去一二年紙企的火爆不是出自沒有征收補貼稅的原因,而是原材料價格低,除了商品漿以外,能源設備的成本低、人口便宜,公司投產等待上馬的項目有好幾個。”根據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商品漿已經從1500元快速上升至3000元,而增量供給是需求的2倍,達到20%.
此外,成功的經驗也給了企業應訴的動力。據悉,此前南非政府發布對中國進口聚酯短纖反傾銷案的最終裁決,應訴的5家中國企業中4家獲得零稅率,一家享受12.12%的稅率,未應訴的中國企業稅率為122.97%。對外經貿大學中美經貿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也強調企業積極應訴的必要性。他表示,美國對中國對蝦反傾銷官司中,湛江國聯經過積極應對,拿下了零稅率,而在美國對中國臥木家具反傾銷官司里,中國企業也經過積極應對拿下很低的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