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新能源汽車“蝴蝶效應”顯現 普惠實行在2010
    • 點擊數:1174     發布時間:2010-01-14 12:31:33
    • 分享到:
    關鍵詞:
        中國首次開始對個人購買新能源車進行補貼,這一針扎下去,企業們那根此前因補貼只針對公務車采購而衰弱的神經必然會立即緊繃。他們會付諸怎樣的行動?

      這也許是“蝴蝶效應”的再一次顯現。

      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召開過后,中國汽車業內傳出一個令人鼓舞的信息:一項名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的提案已經上報國務院,預計2010年3月份正式頒布。同時出臺的可能還包括針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五項配套措施。

      “具體能補貼多少給普通消費者,還未最終確定。”一位貼近發改委的相關人士表示。但無論如何,這將是中國首次開始對個人購買新能源車進行補貼,這一針扎下去,企業們那根此前因補貼只針對公務車采購而衰弱的神經必然會立即緊繃。他們會付諸怎樣的行動?

      上汽提速

      有的企業已經等不及政策而先行了。

      日前,記者從上汽內部獲悉,上汽將投入巨資與麥格納-斯太爾合作,請后者為上汽的新能源汽車進行全面評估。“麥格納-斯太爾在新能源汽車評估方面具有比較先進的經驗,我們希望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在安全性等方面符合要求,特別是即將在世博會期間使用的車。”上海汽車研發中心一位人士表示。

      “實際上,新能源車的發展,關鍵是要形成一個產業鏈上的競爭優勢,新能源汽車在整車集成方面跟傳統車有所不同,電池、電機、電機驅動控制等方面也都是國際上的難點,因此要解決的不單是整車廠的問題,更是零部件的問題。”上汽總裁陳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此,我們計劃要在整個產業鏈上進行全面布局。”

      上汽在新能源車的零部件問題上也已經有所行動。2009年12月底,上汽與美國鋰離子電池制造商A123 Systems Inc合作,雙方按照51∶49的股比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計劃共同開發、生產和銷售車用動力電池系統,并提供技術服務和其他售后服務。

      “雖然上汽一直也在自己研發電動車,但電池的成本問題始終無法降下來,借助A123的技術和工藝,或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一家燃料電池公司內部人士表示。

      此外,上汽還在不久前與唐山市政府簽訂了協議,將在唐山曹妃甸地區建立一個綠色能源汽車基地,此舉被認為是上汽在布局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北方市場。“整車基地有了,零部件供應有了,安全性評估保障有了,上汽在新能源車的產業鏈條上,似乎已經‘后發制人’地走在了中國企業的最前頭。”汽車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說。

      行業謀動

      “上汽最近在新能源車領域的一系列舉動,說明其顯然已經提前嗅到了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即將爆發出的巨大能量。而這個能量的來源,就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即將正式推出。”西南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員劉峰認為。

      的確,最近有消息顯示,業界盼望已久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即將在2010年3月份出臺,而這個政策無疑會將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向前推進一大步。

      據記者調查了解到,“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的內容將包括兩個極為重要的部分,即確定新能源車基礎設施建設方式以及對普通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給予補貼。一直以來,這兩方面都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兩大瓶頸。

      以比亞迪為例,由于缺乏基礎配套設施和針對普通消費者的補貼政策,比亞迪F3DM電動車推出近兩年時間,依舊沒有開始針對個人銷售,而政府和企業采購總量也僅有200多輛。

      現在,幾乎在一夜之間,企業們看到了曙光。比亞迪認為,他們的F3DM雙模電動車最快將于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面向個人銷售;上汽表示2010年將投產榮威750中混混合動力轎車;而長安汽車預計,他們2010年的新能源車產銷量將超過1000輛……

      其實,早在2009年3月,《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里就明確提出,到2011年,要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的近期目標。基于動力電池、電機、電力電子等關鍵部件成本占電動汽車整車成本的30%至50%,據此計算50萬輛電動汽車年產值預計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現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的即將出臺,將讓這一目標變得不再遙遠。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