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轉變發展方式一項重大戰略
    • 點擊數:654     發布時間:2009-12-18 13:02:49
    • 分享到:
    關鍵詞:

        中國經濟保持一定增速并不難,真正的難題是調結構。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將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頭戲。


      今年中國經濟出現
    “V”型翻轉,全年保八已無懸念。今后經濟結構調整要以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居民消費需要為重點,以穩步推進城鎮化為依托,優化產業結構,努力使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


      而就在一年前,在國際金融危機來襲,各國猝不及防之際,抵御危機、制止衰退成為頭等大事。中國在推出
    4萬億一攬子振興規劃的同時,提出了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的總目標。在抗危機中堅持改革,在提振經濟中調整結構,無異于在一艘巨輪在抵御風暴中調整發動機,中國選擇了最難的一條路。


      對此,當時許多業內外人士表示懷疑。時隔一年多,在我們盤點
    2009年成績時,可以看到不僅經濟總體走勢已經企穩回升,而且結構調整也在穩步推進,率先實現了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早在去年
    3月,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東莞考察時就敏銳地指出,如果今天不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明天就要被產業結構所調整。幾個月后,警告變成現實。曾經因東莞一堵車,世界就缺貨而引以為豪的東莞,成為金融風暴登陸中國的第一站


      痛下決心,調整結構,東莞市毫不含糊
    ——忍住暫時的陣痛,忍住暫時速度的放緩,忍住暫時收入的減少,忍住社會的非議!4字表達了結構調整的堅定決心。當前,東莞經濟企穩回升,產業優化好轉。今年前10個月,東莞市實現生產總值3066.21億元,同比增長3.8%,出口總額445.2億美元,下降20.4%,降幅比年初收窄3.8個百分點。


      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對落后生產力是
    ,對先進生產力是;對傳統發展模式是,對科學發展模式是。


      當危機的沖擊波伴隨著油價的巨幅波動襲來時,遼寧盤錦這個資源型城市為他們幾年前開始的產業轉型而慶幸,也由此看到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巨大前景和抗風險性。


      石油是盤錦市最大的資源優勢。但是
    因油而生的城市所固有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十分單一的劣勢,成為無法回避的近憂遠慮。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路在何方?盤錦市提出不靠油又不棄油的轉型方向,一方面大力發展石化產業,努力延長石油產業鏈,另一方面積極嘗試向石油產業鏈的上游拓展,打造全國石油裝備制造基地。


      目前,盤錦石油裝備制造基地聚集了
    150多家石油裝備制造和服務企業,全國首臺超低溫鉆機頂部驅動裝置、全國單車最大車載式連續油管作業機、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鉆機成套中心……越來越多帶有盤錦創造標簽的裝備產品出現在國際市場上。


      進入企穩回升的后危機時代,中國經濟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當經濟大幅下滑趨勢得到抑制并轉入企穩回升通道后,一些固有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將更加突現凸顯,結構調整任務由此更加繁重。瞄準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成為當務之急。就目前來看,要做好四個方面的結構調整。


      一是在調整消費結構中,要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推動最終消費。


      消費水平的高低最終取決于人們的收入水平和未來預期,因此,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強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通過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強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讓城市廣大中低收入者安居樂業。


      為了擴大農村消費,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將進一步實施,如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增加農機購置補貼,加大農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


      二是在調整城鄉結構中,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提升城鎮發展質量和水平。城鎮化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極為重要的動力,我國城鎮化水平提高一個百分點,就有
    1000多萬農民轉化為城里人。把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與推進城鎮化結合起來,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有利于釋放資源、土地方面的壓力,也更有利于降低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成本。


      三是在調整產業結構中,要把握好存量和增量的關系。一方面抑制過剩產能,一方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隨著
    后危機時代的來臨,全球將進入一個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期:美國提出將研發投入提高到GDP3%這一歷史最高水平;歐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投資1050億歐元發展綠色經濟;俄羅斯提出開發納米和核能技術……


      我國正抓緊研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第三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等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落實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大力推進技術改造。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召開前夕,首次提出
    碳減排目標,即將在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中國能否實現
    減排承諾,調整產業結構是治本之道。由于重工業占國民經濟比重較大,使得中國面臨嚴峻的環境壓力和減排壓力。鋼鐵、水泥等行業也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對中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產生了負面制約。當前,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明年我國將繼續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四是在調整區域結構過程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產業有序轉移。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只有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不斷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經濟前進的道路才能愈走愈寬廣。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