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更高水平自力更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0月26日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將與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們一道研究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也就是中國從2021年至2025年的國家規劃。
報道稱,中央委員會還將為2035年研究制定“遠景目標”,中國已設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
報道提到,位于悉尼的洛伊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理查德·麥格雷戈說,無論誰在11月3日的美國大選中獲勝,在2021年都將面對“大規模的經濟修復工作”,而在北京,中國政府重建經濟的工作正在進行。
麥格雷戈說:“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中國目前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平臺,他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建立新的政策框架,因為他們已經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這給予他們巨大的優勢。”
報道稱,通過有針對性的限制措施以及廣泛的檢測,中國已基本上控制住疫情。這令該國大部分地區的生活恢復正常。
麥格雷戈說,中國下一個五年規劃有可能關注推動“自力更生”的努力,這是北京為減輕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依賴所采取的努力。
報道指出,中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們數年來一直在推動本土創新和生產,但在特朗普政府試圖限制向中國企業出售美國技術時,緊迫性增加了。
麥格雷戈說,中國將尋求“確立”一項計劃,以限制美國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以及華盛頓能夠造成的損害。
他說:“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因為中國在一些技術領域仍然落后,但他們將致力于鞏固自己在5G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領先地位,并在半導體等領域趕上來。”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0月26日報道,中國啟動了今年最重要的政治會議之一——在北京召開的為期四天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
報道稱,在五中全會上,中國共產黨將研究制定五年經濟發展規劃,以及一項名為“2035年遠景目標”的更長期計劃。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本杰明·希爾曼說,中國領導人“希望中國經濟更加自給自足,減少對美國市場和技術的依賴”。
他說:“因此,我們很可能看到更多針對國內消費的經濟目標,以及將投資從低成本制造業轉向半導體、可再生能源、醫藥和空間科學等高成本科技行業的趨勢。”
報道提到,本月早些時候,習近平主席強調了“雙循環”。這一戰略旨在減少中國對境外市場的依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胡江恩(音)認為,這一戰略可能是對美中關系惡化的直接回應。
他向英國廣播公司記者表示:“我認為中國已經得出結論,即(它)不能依賴美國,當然也不能依賴國際環境。”
回應美國全面“脫鉤”威脅
據德國《商報》網站10月26日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周一開始就新的五年規劃進行為期四天的閉門討論。在與美國發生貿易戰和新冠大流行造成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謀求減少對其他地區的依賴。
報道介紹,五中全會將為新的經濟規劃確定方向,那將適用于2021年至2025年,重點是用“雙循環”這一關鍵詞描述的新調整。
報道稱,新戰略旨在加強自身技術創新,使中國在面對與美國的貿易和技術沖突時更加獨立。這似乎是北京對美國考慮與中國“脫鉤”的回應。此外,新戰略規劃將再次強調長期追求的擴大內需,以減輕對出口的依賴和對危機的敏感。
報道認為,盡管中國想加強獨立自主、本國研發和國內需求,但中國領導人一再強調,不會對外國投資和資本關閉大門。習近平主席最近談到了“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另據美聯社北京10月26日報道,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的胡偉俊等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說:“今天北京面對的最大挑戰是與美國‘脫鉤’的可能性。”
報道稱,“脫鉤”是一個已經受到關注的概念,因為特朗普政府已經鼓勵美國企業讓制造業返回美國,并減少對在中國生產的依賴。
同樣地,胡偉俊等人寫道,北京的計劃可能會強調“減少糧食、能源、半導體和其他關鍵技術等戰略領域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此外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10月25日報道,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將于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討論未來五年的國家發展規劃。
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政府對中國采取了更強硬的立場。中國技術企業能否繼續與美國企業合作的不確定性,正在推動中國加倍努力以確保未來的技術實力。
考慮到國家安全問題,經濟學人智庫的首席經濟學家蘇悅(音)預計,下一個五年規劃將強調對半導體等技術的支持。她還預計,該規劃將涉及加強能源安全彈性而不依賴石油進口,并在與農業生產國的貿易關系緊張和豬肉短缺的形勢下確保糧食安全等問題。
著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據美聯社北京10月26日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周一起舉行會議,以為今后五年制定經濟藍圖。在華盛頓阻礙中國獲得美國技術之際,預計該藍圖將強調半導體和其他技術的研發。
報道稱,由于同貿易伙伴之間的緊張關系妨礙了市場準入和對技術的獲得,中國政府正在努力促進自我維持的增長,這種增長受到國內消費開支和技術開發的支持。
報道指出,執政的共產黨希望中國產業主要依賴國內供應商和消費者,它把這個戰略稱為“雙循環”。經濟學家說,這或許有助于減輕中國同美國及其他伙伴的貿易爭端造成的干擾。
官方媒體說,創新將推動中國的制造業,并把它推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同時在戰略上確保國內供應。預計在科研和金融等關鍵領域實現自主會是一個重點。
報道稱,這個最新規劃預計會強調計算機與智能手機、新一代電信網絡、人工智能和其他領域的半導體國內研發。
報道介紹,中國共產黨20年來一直促進半導體的研發,但中國智能手機和其他產品的制造商依然依賴美國、歐洲和日本來獲得處理器芯片。由于特朗普政府在有關技術與安全的長期爭執中阻斷了華為對大部分美國材料的獲得,北京感受到更多壓力。
另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網站10月26日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周一起舉行會議,研究制定一項五年經濟規劃。這旨在令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同時免受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衰退的影響。
報道稱,英國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資深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說:“首要任務是促進國內半導體生產。”
“這是中國占比最大的進口類別,甚至排在石油之前,對于領導層希望中國能夠占據主導地位的人工智能和5G等行業至關重要。”
埃文斯-普里查德說,隨著美國加大中國企業使用美國制造的芯片的難度,中國對國內半導體行業的資金支持今年增加了一倍多。
報道稱,作為一項被稱為“雙循環”的自力更生戰略的一部分,中國預計還將增加銅和鐵礦石的庫存。
又據香港《信報》10月27日報道,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26日起一連四日召開,主要議程包括研究制定“十四五”規劃。中國工信部表示,會積極考慮把5G、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納入“十四五”國家專項規劃。
工信部稱,要進一步引導企業突破核心技術,依托重大科技專項、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攻關,提升技術領域國際合作,有力有效解決“卡脖子”問題,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