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智能制造應是人工智能主戰場
    • 點擊數:1428     發布時間:2020-01-19 16:44:00
    • 分享到:
    關鍵詞: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人工智能中國專利技術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份,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累計44萬余件,成為這一領域專利申請量最多的國家。百度、騰訊、浪潮、華為專利申請數量名列前茅。

    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這種“頭雁”效應,既表現在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更表現在它將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我們看到,人工智能已在消費和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電商、醫療、教育、金融等行業。相比之下,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融合則處于初級階段,主要在非制造的研發、營銷和售后服務環節。 

    目前來看,智能制造發展大致有兩種路徑:一是互聯網信息技術企業向人工智能制造業企業轉型,二是制造業企業向人工智能制造業企業拓展。相比之下,第二條路徑對我國產業升級作用更為直接。制造業智能化轉變的傳導鏈條有三個環節:人工智能技術本身進步、人工智能在制造業場景得到運用和拓展、制造業智能化模式的構建與創新。國際咨詢機構埃森哲預計,2035年制造業應用人工智能,其增加值增速可以提高約兩個百分點,是所有產業部門中提高幅度最大的。 

    我國發展智能制造的優勢十分明顯。作為全球人口最多、制造業規模最大、移動通信用戶最多的國家,我國必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應用市場。我國制造業走過機械化、自動化、數字化等發展階段,目前正步入人工智能時代。同時,我國制造業的人力成本上漲較快,受外部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可以說,智能制造在我國既有現實條件,也有緊迫需求。 

    不過,也要看到某些困難。首先,不同于商業領域,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亟需的數據難以收集、開發和利用;其次,智能制造一大特點是柔性制造或個性化定制,二者深度融合難以采用可復制的系統和整體解決方案。這些矛盾均需較長時間才能破解。

    面對這些不確定性,國家產業政策應轉向普惠式、促進自由競爭的功能性產業政策,重在為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特別是良好的法治體系、健全的產權制度、公平的競爭環境。

    摘自《經濟日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