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出手智能制造,騰訊打算做什么
    • 點擊數:1213     發布時間:2019-12-18 21:55:00
    • 分享到:
    關鍵詞:

    “你能想象這樣一個崗位嗎?上崗培訓需要3個月,在崗時間不超過6個月?液晶面板企業TCL華星光電的質檢員就是這么一份奇怪的工作。這是因為每位質檢員每天要檢驗1萬片面板,長期從事這樣的工作眼睛會受不了。現在,有了騰訊的邊緣計算和圖像識別能力,機器基本可以替代人工。”騰訊工業云總經理李向前舉例說。 

    “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這是騰訊在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目標。騰訊云日前發布智能制造全新解決方案品牌WeMake(我們制造),其在制造端的布局終于“眉目清晰”。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騰訊將于解決方案初期推出六大產品解決方案,分別為工企互聯、工企智能、工企微信、工企營銷、工企孿生和工企信安。 

    作為一家一直被認為“專注服務個人用戶”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切入制造端的“底氣”是什么? 

    答案是“共通的基礎技術能力”。“我們提供‘工具箱能力’,無論是云、大數據還是人工智能等技術。”李向前表示,TCL華星光電的故事正來自于這樣的能力。“機器識別的準確率高達93%以上,遠高于人工識別85%的準確率。同時,效率也大幅度提升。一名質檢員一天只能看1萬片面板,一臺機器卻可以在一天內完成6萬片面板的檢測。” 

    新技術的應用還推動了制造業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在三一重工,利用騰訊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新的“產品+服務”模式被構建起來——50萬臺設備連接在一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可以從1萬個以上的維度來分析設備的使用情況。有了新技術保障,工程機械不用等到出了故障再維修,提前6.5個小時預知故障已經實現。 

    應該說,騰訊的核心能力始終是連接。李向前坦言:“制造業企業最關心的是利用好騰訊的連接能力。” 

    一方面,在企業端,企業微信成為供應鏈入口,制造業企業和各級經銷商被連接起來,即便不依賴于底層任何終端硬件的升級和改造,直接使用小程序,也能在底層實現數據拉通。 

    另一方面,在市場端,企業希望能加強與消費者的聯系,其關鍵在于兩點,一是精準客服和營銷,二是柔性化生產和個性化定制。李向前將后者形容為C2B2B2C(個人—企業—企業—個人)。“連接能力在個別場景下需求特別旺盛,比如我們現在正在打造的電子產品的個性化定制平臺,實際上就是直接滿足每位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將消費者需求直接傳導到制造端。”

    摘自《經濟日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