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5G、AI新技術帶來安全新風險
    • 點擊數:1391     發布時間:2019-09-11 10:20:00
    • 分享到:
    伴隨萬物互聯的迅速發展,安全保障成為重中之重。“物聯網無處不在的連接,打破了傳統網絡邊界,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新應用,也加劇了物聯網的安全的新風險……”在9月8日舉辦的2019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信息安全高峰論壇期間,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總工王軍這樣說。
    關鍵詞:

    伴隨萬物互聯的迅速發展,安全保障成為重中之重。“物聯網無處不在的連接,打破了傳統網絡邊界,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新應用,也加劇了物聯網的安全的新風險……”近日,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總工王軍這樣說。

    談及網絡安全整體形勢,王軍說,我國網絡空間形勢總體向好:網絡安全法律體系不斷健全,網絡安全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網絡安全防護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升;網絡病毒、網頁篡改、網站后門等傳統網絡安全問題,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數據與個人數據安全防護工作也在穩步推進。

    然而,物聯網設備被攻擊事件屢屢發生,造成用戶隱私泄露、數據被竊取,甚至影響基礎通信網絡運行。對此,王軍坦言,物聯網傳感器的芯片過分依賴進口,物聯網所在的生態環境以及與大數據、5G、人工智能相關聯的安全問題也都有待解決;另外,物聯網本身安全問題的安全測評、風險評估、風險設施保護落地等,也都導致了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新技術、新應用發展,帶來了哪些新風險?王軍說,在邊緣計算加持下的物聯網安全風險不斷增加。由于邊緣計算分布廣、環境復雜、數量龐大、在計算機存儲上資源受限,且很多應用在設計之初未完備考慮安全風險,傳統信息安全已不能完全適應邊緣計算的防護需求。

    另外,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也存在滯后。王軍提到,相對于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有關人工智能的規劃和治理原則等也存在明顯滯后性,其安全問題也難以形成通用性的應對方式和解決措施。

    除了大智移云等技術外,區塊鏈技術也在挑戰金融監管。王軍舉例說,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與強加密特征將帶來監管難題,在完全由用戶個體掌握的公有區塊鏈上,可能威脅到國家敏感信息難以被偵測和追查,加上其分布式數據存儲機制,區塊鏈將很難被劃歸到任何主權架構內,對數據主權形成了一定的挑戰。

    今年6月工信部發放了5G商用牌照,拓展了物聯網應用空間。5G時代的物聯網安全面臨哪些挑戰?“物聯網與5G技術相互交融。5G解決的是信息傳輸問題,而物聯網恰恰解決的是信息獲取。5G技術在促進物聯網發展的同時,也放大了物聯網信息安全問題,必將帶來更多新的安全問題。”

    對此,王軍表示,我們應該思考“現有防御能力夠不夠”“是不是足夠抵抗攻擊”,不能盲目地樂觀,要時刻繃緊“網絡安全”這根弦。首先,要構建物聯網信息安全的完備體系,完善自身組織架構、理論框架和制度設計等頂層設計;其次,要關注技術本身,物聯網安全與傳統的網絡安全相比有自身特點,更需要深入研究、持續創新、尋找解決方案;還要關注物聯網信息安全生態圈建設,聯合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高校院所和企業等共建安全生態圈。

    來源:光明網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