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人工智能科研發展趨勢報告發布
    • 點擊數:988     發布時間:2019-01-21 14:06:00
    • 分享到:
    關鍵詞:

    日前,愛思唯爾發布了《人工智能:知識的創造、轉移與應用》報告,分析了全球人工智能科研的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出版的文章數量位列全球第一,科研產出已在2004年超過美國,但引文影響力較低,圍繞人工智能研究開展的國際合作成果不足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產出的1/4。

    報告顯示,在政策的扶持下,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迅猛,有望在全球范圍引領人工智能浪潮,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引進同樣表明,中國的研究環境越來越有吸引力。

    報告顯示在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研究在過去5年(2013年至2017年)以每年接近13%的速度快速增長,而在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間增速僅有不到5%。相比之下,過去5年全球范圍內所有學科領域的科研產出每年的增長僅為0.8%。

    愛思唯爾分析服務高級副總裁瑪麗亞·德·克萊恩介紹,全球人工智能研究的增長率為13%,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對全球人工智能研究產出的貢獻。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并不局限于研究論文,其產出包含多種形式,其中會議論文占中國整體人工智能科研產出的44%。

    然而報告同時發現,盡管中國的科研成果增長迅速,但引文影響力仍然較低,這表明中國的研究更具區域性,而非全球性,中國人工智能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水平低,研究人員的流動性較低。

    克萊恩表示,過去20年間,中國國際合作的比例從12%上升到20%多,但相較于歐洲40%的國際合作率來說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在研究熱點上,報告指出,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集中于計算機視覺,尚未形成專攻包括語音識別在內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表示的研究,這或許是因為這類研究的研究主體是企業,而它們通常不會發表諸多科學論文。

    2017年,美國企業的科研產出表現突出,中國90%的人工智能研究來自學術界,主要研究機構是中國科學院,其在過去5年發表了超過9000篇人工智能研究論文,其他主要貢獻機構還有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企業的貢獻相對較少,僅占3%。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孫哲南分析,目前中國人工智能研究趨于應用導向,集中在應用基礎研究,因此“計算機視覺”領域會成為研究熱門,而目前國家為科研人員松綁、鼓勵科研人員創業的一系列政策,以及相關產學研聯合實驗室的建立也正在促進科研界與產業界的融合。

    “中國人工智能研究與國際產業巨頭的產學研互動合作需要增加,國際合作的交流也需要加深。”孫哲南說。

    摘自《中國科學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