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人工智能發展需要理性務實
    • 點擊數:763     發布時間:2018-10-16 13:33:00
    • 分享到:
    關鍵詞:

    人工智能經歷62年發展,風雨兼程,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專用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得到廣泛應用。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譚鐵牛在參加人工智能創新論壇時指出,人工智能將對生產力和產業結構產生革命性影響,并推動人類進入普惠型智能社會。

    盡管當前智能機器人、認知專家顧問、機器學習、自動駕駛等人工智能熱門技術與領域正處于期望膨脹期,但在譚鐵牛看來,通用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的整體發展仍處于初步階段,人工智能還有很多“不能”。

    譚鐵牛提醒,人工智能發展現在缺的不是熱情,而是“理性務實”。“要理性分析我們的現實需求,理性設定發展目標,理性選擇發展路徑,務實推進各種計劃、規劃的實施。”

    譚鐵牛還分享了關于人工智能后續發展的幾點思考。他認為,誠然人工智能的春天剛剛開始,但其發展不應只被當下熱點一葉障目,加強基礎扎實的原創研究是要務。

    以此為準則,我國應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生態。對此,譚鐵牛提出構建人工智能的“新核高基”:“新”指新型開放創新生態,如軍民融合、產學研融合等;“核”指核心關鍵技術與器件,如先進機器學習技術、魯棒模式識別技術、低功耗智能計算芯片等;“高”指高端綜合應用系統與平臺,如機器學習軟硬件平臺、大型數據平臺等;“基”指具有重大原創意義和技術帶動性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如腦機接口、類腦智能等。

    要想收獲人工智能帶來的紅利,首先應保證其安全、可控、可靠發展。“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倫理問題研究及風險管控方面相對滯后,”譚鐵牛強調,“這種滯后局面與我國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相適應,并可能成為我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一大掣肘。”

    譚鐵牛還建議推動共擔共享的全球治理。“我國應該發揮一個大國應有的作用,包括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標準和安全標準的國際共性問題研究。”

    此外,關于人工智能引發的隱私問題、安全問題以及系統本身的安全問題,當前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這其中有技術層面的問題,也有法規監管不到位的問題。”譚鐵牛指出,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問題暫不嚴重,但更應引起高度重視,未雨綢繆,“需要相關各方坐在一起,形成合力,展開面向未來的綜合研究”。

    摘自《中國科學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