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2017,美國高等教育回望
    • 作者:郭英劍
    • 點擊數:617     發布時間:2018-02-23 09:40:00
    • 分享到:
    關鍵詞:

    2017年轉瞬即逝,已經成為歷史。進入2018年,美國一些主流報刊和各大高校都開始回顧過去一年中,美國高等教育和自己高校的成就與發展。依據這些報刊和美國高校的總結與回顧,特別是在各大媒體曝光的程度,本文簡要回顧了美國2017年高等教育界的一些重大事件,將其概括為五大類,大體可以看出在過去一年風雨飄搖中的美國高等教育。

    特朗普上任伊始

    政策頻出攪動高校一池春水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華盛頓宣誓就職,正式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特朗普上任后對美國高等教育的重大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剛剛上任一周時間,特朗普就簽署了一則旅行禁令。該禁令主要針對部分穆斯林國家,要求這些國家的公民在禁令期之內不得進入美國。這就導致不少來自這些國家的學生無法自由出入美國,不僅影響其入學,也影響其出國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在國外而無法回到美國繼續學習。在錄取時,因為簽證的原因,高校也不得不通過Skype(一款網絡電話)來與學生進行交談和面試。這一禁令直接導致一些高校的國際學生人數有所下降。這一政策的推行雖然遭到了一些法院的否定裁決,但作為行政命令還是在美國海關以及高校內部引發了一段時間的混亂。讓那些身居海外的學生回到美國,一時成為了美國高校管理層的首要任務。

    其次,對于那些沒有身份證明、非法居留美國的無證學生,特朗普授權政府部門可以隨時予以調查,甚至可以將他們逮捕乃至驅逐出境。這一措施遭到了大多數美國高校的強烈反對,也在校園內引發了一輪又一輪抗議示威。很多高校管理層不得不宣布自己的高校為避難所,試圖尋求法律方面的保護,以此來對抗聯邦政府的法律法規。

    最后,特朗普政府在財政預算時,提議要大幅度削減教育財政,也導致很多大學特別是公立高校惶恐不安。包括哈佛大學校長在內的很多高校都堅決反對特朗普壓縮科學研究基金的主張,并為此到華盛頓去游說國會。

    時局突變

    高校學生運動風起云涌、尖銳對立

    因為特朗普上臺所導致的社會上的兩極乃至多級分化,以及他在一些敏感的政治、社會問題上的模糊不定,導致美國高校的師生中出現了過去幾乎少見的如此尖銳對立、如此難以和諧相處的不同派別之爭。雖然這樣的論爭并非出現在2017年,而是早幾年就開始出現了,但在2017年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在這一年中,很多高校都因為新的政府政策的出臺而引發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不僅如此,因為美國各地的歷史建筑是否需要更名以及背后的歷史緣由所引發的爭議乃至暴力沖突,也同樣顯示出過去從未有過的緊張激烈的對峙,乃至出現了流血事件。這一點,最突出地體現在了弗吉尼亞州的幾所大學由最初的游行示威到最后演變成了一場嚴重的騷亂。同時,圍繞著何為言論自由、言論自由的邊界到底在哪里,在美國高校引發了新一輪更為激烈的爭論。這些爭論幾乎都與政治正確、不同的意識形態乃至種族相關的言論有關。甚至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高校,到最后也都引發了校園騷亂。在這些事件中,幾乎所有高校的管理者對學生活動都予以密切關注,無論是對言論自由的問題,還是對歷史遺留的建筑乃至雕塑問題,都作出了迅速的反應,強調學生在校園中的安全問題。

    技術

    在高等教育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現代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技術在高等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無法替代的作用。

    首先,在大學錄取工作中,高校越來越多地開始利用高科技的手段與學生保持聯系、對學生進行面試。過去,一般學校都會歡迎并接待學生到學校來參觀訪問,與師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現在,有些學校則推出了“數字化校園之行”,這對于那些無法親自到學校來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不少學校都與學生建立了通訊聯系,在獲取他們是否被錄取的過程與結果時,可以通過提醒等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

    其次,在學習過程中,相關設備的設置也更加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研究,更加突出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使學生走出個人的房間和私人領地,進入公共領域,之后再去跟大家討論。

    最后,高校中的學術圖書館有了更多的軟件和可以使學生進入創新空間的領地。有些圖書館推出了類似于亞馬遜式的服務,凡是書架上缺失的圖書,一旦有要求,可以迅速調到,供師生選用。

    “Z時代”新人進入高校

    為高校帶來新的挑戰

    我們知道,千禧一代(Millennials,往往被稱作Generation Y)大體上是指20世紀80年代初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與2000年出生的人們。到2017年,這些人大體上處在20~40歲之間的年紀。而在其后的人們,則被稱作是“Z時代”,即指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與進入21世紀后前幾年出生的人們。2017年,“Z時代”的新人陸續開始進入高校。作為前所未有地伴隨著現代技術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因此也被稱作是M一代(Multitasking,多功能一代)、C一代(Connected Generation,聯結的一代)或者互聯網一代(the Internet Generation)。

    “Z一代”深受互聯網、即時通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的影響,他們是既生活在電子虛擬世界,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第一代人,因而被稱作是第一代真正的數字化原生態人。因此,這也形成了他們完全不同于前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社群觀以及自我認同感。比如,在他們看來,視頻會議與面對面參加的現場會議效果一樣,沒有什么差別。他們也是最先使用社交媒體的一代人。因此,彼此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即時與同學和大家進行交流。這一代人進入大學課堂,無疑帶動了現代教育技術化的深入發展,也無形中帶動了教師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包括課堂講授的內容、方法、與學生的互動等,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人文學科如何與職業生涯相結合

    成高校新課題

    據調查,美國約四分之三大一新生都把上大學視為可以增加收入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那些把上大學與收入聯系起來的學生而言,他們能夠想到的當下眾多的薪酬排行,大都會告訴人們STEM教育(即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四個領域的教育)與商業領域才是通向高收入的唯一路徑。然而在2017年,這一情形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

    一方面,為了提高人文學科學生未來的就業率,不少高校都想方設法將職業發展的教育融入教學大綱之中,以幫助學生提高其獨有的數字技能技巧。另一方面,招聘行業中的趨勢也發生了一些改變。職業主管們也把招聘目光投向了那些經過了人文學科教育的人們,認為他們具有諸如批評性思維與溝通能力這樣的“軟實力”,而這樣的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自動獲得的。

    總的來說,2017年是美國高等教育不平凡的一年。政府的更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影響著美國的高等教育發展。但在經歷了2017年的動蕩之后,相信2018年的美國高等教育會漸趨平穩發展。(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摘自《中國科學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