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香山會議專家呼吁 開發科技評估的“中國模式”
    • 作者:游雪晴
    • 點擊數:674     發布時間:2017-07-16 09:14:00
    • 分享到:
    關鍵詞:

    科技創新能評估嗎?如果可以評估,應該用什么方式進行評估?在推進顛覆性技術創新成為現階段主要工作目標時,原有的科技評估方式也應進行相應的創新突破。在6月22日召開的以“加強科技評估,助力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的第599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認為,我國經濟與科技發展已進入跟隨模仿到引領突破的轉變階段,原有的科研項目資助、管理與評價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能適應新的要求,亟待轉變。

    科技創新對評估工作提出挑戰

    會議執行主席之一、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王瑞軍研究員在主題評述報告中指出,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顛覆性技術創新不斷涌現;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加大研發投入和創新部署,搶占未來科技戰略制高點,人才、知識、技術、資本等要素在全球流動的速度、范圍和規模達到空前水平。

    在這樣的大形勢下,科技創新活動愈發多樣化,復雜性也大大增加,這對科技評估提出了巨大挑戰。針對不同類型科技創新活動,應根據其規律、特點和評估目的等,采用適宜的評估內容、指標、方法、評判依據和標準,以保障科技評估活動的科學合理性和公平性,以適應科技創新活動的快速發展。

    探索創新性的科技評估機制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梁正教授提出,基于顛覆性創新和變革性研究的特性,很難有前人經驗可以借鑒,這使得探索新的評估機制成為必然。

    梁正介紹了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計劃局(DARPA)基于使命愿景的項目選題機制,由于變革性研究呈現出使命導向的鮮明特征,這意味著科學研究范式與動力機制都產生了巨大變化,為此DARPA提出了“類風險投資”的資助模式,這種容忍甚至獎勵失敗的評價機制,構成了DARPA獨特的、針對顛覆性創新與變革性研究的資助、管理與評價機制。

    其他專家也認為,在沒有相關參照體系的變革性研究中,可以借鑒DARPA這種“類風險投資”的模式,只要大的研究方向和目標沒有問題,研究團隊管理沒有問題,就可以容忍失敗。同樣的,對于這類評估體系的設立也應鼓勵探索,鼓勵創新。

    科技評估應力求專業化

    與會專家認為,為了讓科技評估更加科學化、公平化、標準化,更加有權威性,應加強科技評估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力求評估的專業化。

    復旦大學公共績效與信息化研究中心牛軍鈺教授認為,在“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評估工作中,不僅是大勢所趨,也是提升評估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大數據擁有容量大、變化快、類型多、真實性高的特征,通過對大數據進行有效率、有質量的篩選和分析,可以對科技創新活動進行全方位的量化與評估。

    專家建議應在學習國際經驗基礎上,開發符合我國國情、科情的評估理論、方法體系,發展出科技評估的“中國模式”,同時制定和推廣科技評估的標準及規范,加強創新系統評估和影響評估,切實服務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發展戰略。

    摘自 中國科技網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