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決策是不是拍腦袋,答辯評審是不是拍胸脯,項目驗收是不是拍手通過……這些疑問,曾縈繞于許多科研人員心頭。今年6月,《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被廢止,各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不得再自行組織科技成果評價工作,科技評價改由委托方委托第三方專業評價機構進行評價。近日,由中關村蘭德科教評價研究院和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共同主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和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聯合承辦的第三方科技評價法制體系建設首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旨在研究討論第三方科技評價的制度建設和法律保障,推動科技評價立法,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專業、獨立、客觀是根本要求
科技評價不僅是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國家宏觀管理和科研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長期以來,我國科技評價體系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評價項目來源于政府部門和機關單位,評價機構也大部分是由政府派出的科技評估機構承擔,導致科技評價結果存在缺乏客觀、公正,主體責任不明確的問題。
有鑒于此,“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提出,推行第三方評價,探索建立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多方參與的評價機制……把研發投入和創新績效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那么,第三方相對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來說,究竟有什么不同?“過去我們認為第一方評估是指政府部門自己組織的自我檢查和自我評估活動;第二方評估是指政府的上級主管部門對下級開展的督察考核評價;第三方評估主要指和委托方及被評估方沒有行政隸屬關系和利益關系,由獨立的第三方開展的評估活動?!痹谘杏憰F場,中關村蘭德研究院理論與方法研究所所長助理、中科院第三方評估中心博士后程燕林介紹說,第三方科技評價最本質的特征是獨立性,被貼上了客觀公正的標簽;其次是專業性,評估結果較為精確有效;第三是權威性,保證評估結果的可靠性。
對此,參與此次研討會的國家發改委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副主任黃陽發認為:“匯集各行各業的頂級專家是一個第三方科技評價機構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體現?!彼榻B說,國家發改委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是主要針對中央政府財政預算內資金投資的固定資產項目評審。中心現有編制人員35人,一般而言40多類評審項目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評審專家一二百人都不夠,所以需要借助一部分第三方機構的專家,這與科技成果的評價有一定相似性?!暗谌娇萍荚u價機構是否具有這個能力是首要考慮的問題。至于公正性,客觀性我認為倒是次要的,再公正、再客觀,沒有金剛鉆這個瓷器活也做不了?!?/p>
“科技評價說起來是一個詞,其實它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方方面面。評價對象有科技計劃、項目、成果、機構等,也涉及到事前、事中、事后,有面向政府管理部門的,有面向管理決策的,有涉及到資源分配的,有涉及到項目等,也涉及中間過程及時的跟進和事后的效果、影響等?!眹铱萍荚u估中心副總評估師徐耀玲在研討會上表示,獨立、客觀、公正是第三方科技評價的最根本要求,為達到這個目標,第三方科技評價機構身份、評價程序、評價人員等都需要相應的機制予以保障,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
“作為一位評價機構的專家,應該是個全才,不僅可以輕車熟路地查閱文獻,也可以輕而易舉地進行論文查重。”黃陽發表示,引入競爭機制后,市場上會有N家第三方科技評價機構,這就需要進行相應的頂層設計,只有從中央到地方都設計好,才能制定相應的法律保障。如果在行業里樹立了品牌,建立了一定的信譽,經其推薦的科技成果就會得到社會的重視?!?/p>
評價遵循定量還是定性存爭議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以統一、量化為特征的科技評價機制,對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活動的日益豐富,現行科技評價機制中的問題也日益顯現: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重短期輕長遠。
據了解,目前在第三方科技評價活動中,尚存在定性評價好還是定量評價好的爭議。定量評價是通過把評價指標量化,并采用模型和數學統計方法對評價對象作出數量的價值判斷的方法;定性評價是根據評價對象的平時表現、現實狀態或文獻資料的觀察和分析,直接對評價對象作出定性結論的價值判斷。
“通知調研,發現目前我國科技評價工作主要存在三大問題,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比較普遍,比如高校教師多以發表論文數量評獎、晉升職稱。其次是分類評價主體不明確??萍荚u價種類有很多,分為自然學科、社會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型研究等。三是評價標準‘一刀切’,重形式、走過場、拉人情現象普遍?!背萄嗔痔寡裕陨蠁栴}反映出目前我國的科技評價制度不完善、評價指標和標準單一、價值導向功利化。
她同時舉例說,在這方面,美國的評價方法比較注重科學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美國國家科學自然基金會最早把同行評議和計量學一起做,定性定量并重。后來在1997年又增加了價值評議,這說明美國在作科技評價方面很注重方法理論的研究。
對此,黃陽發認為,立法保障應該重點圍繞制度設計和價值導向兩個方面,并不一定要建立嚴格定量的標準。標準是對以前的總結,而項目成果是待定的,單純用定量的標準來評判未來的成果是不合理的,還需要評價流程和指標體系的規范化?!霸u價應該著重在程序,例如專家的組成、評定信息資源的來源等,只要業界權威都參與進來,結果就具有說服力。在這過程中并不需要具體的參數標準?!?/p>
然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助理巨建國對此并不贊同。他認為:“業界無論如何評價都存在個人偏好嫌疑,評價結果要有具有說服力很難,只有建立計量標準基礎,評價才會變簡單?!本藿▏f,定量的科技評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約束的作用,第一是計量標準,第二才是評價,第三才是交易,這是整個經濟學一個基本理論,科技界也是一樣的?!澳壳皹I界還缺乏一套第三方科技評價方面的計量標準,所以現在我們必須建立一個計量標準。”
行業標準亟待制定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制度。近年來,我國標準化事業快速發展,標準體系初步形成,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水平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然而,對于第三方科技評價這一龐大的系統來說,標準的制定迫在眉睫。
中國科學院博士后、北京中科國睿軟件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邦發言時說:“在落實建立科技項目第三方評價機制的過程中,無論是科技管理部門、還是相關法律保障都遠遠落后于市場的發展。我認為從法律方面對第三方科技評價市場予以監管是大勢所趨,同時,應該建立相應的行業標準,把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相統一,加強企業參與力度。尤其是在科技成果鑒定辦法廢止以后,國內的第三方科技評價市場規模將會呈井噴發展,預計市場份額將達到140億元左右?!?/p>
對此,徐耀玲認為目前我國科技評價標準化工作仍然欠缺,這也對科技評價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十分不利。她把科技評價標準的制定大致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類是基礎性標準?!拔覀兞晳T性地稱科技評估機構,也有人叫科技評價機構,雖然說法不盡相同,但是所表達出來的意思是一樣的。她說,所以首先把科技評價工作中最常見的行業術語形成規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蓖瑫r,科技評估基過程中會涉及到一些需要行業遵循的基本準則,也是需要關注的。第二類是通用層標準,涉及參與評估工作的相關主體等內容,比如評估機構、評估人員、咨詢專家等,評估活動質量的控制,評估報告撰寫要求等。第三類是專用層標準,指針對政策評估、計劃評估、項目評估、成果評估、科研機構評估、科技影響等開展的評估活動。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莘表示,第三方科技評價之所以很難法定或者事先確定,是因為沒有放之四海的標準,國內可借鑒一些國外先進的標準及經驗。但是在標準執行過程中,需要評價專家擁有像法官一樣的判斷,提煉出若干行業標準。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