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智能化是世界的主要創新方向 中國該為智能化競爭做些什么
    • 作者:李竹
    • 點擊數:910     發布時間:2016-03-16 17:46:00
    • 分享到:
    關鍵詞:

    投資大咖談雙創

    從傳統互聯網到智能的萬物互聯,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度學習、高性能計算,促使IOT向智能化轉化。過去一年,我在歐美日考察時發現,智能化正是當下硅谷乃至世界的主要創新方向。在國內,這個潮流也初現端倪。但是,智能化的創新創業,比移動互聯網有更高的門檻。它需要有技術和研究的基礎,在大公司的巨額研發投入之外,更多的創新是Lab to Market(催生智能化創新的有效途徑)的轉化。我們應該認識這個規律,主動推動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商業化,抓住智能化的大機遇。

    更簡單、更快捷和更便宜是過去人們對移動互聯網的主要認知。然而,智能化卻是一場革命。它賦予人們“更強的自我”——不論人機交互、生物感知、空氣觸覺、生命基因還是智能環境等,都是人類智慧和能力的外延。人需要增強什么能力,智能化就會催生什么樣的技術。無人駕駛汽車帶來更方便安全的交通、外骨骼機器人讓殘疾人重獲行走能力、VR/AR為用戶提供更多身臨其境實時交互的場景,智能化將加強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連接。

    智能化,這是技術創新轉為實踐最好的時代。然而,不少頂尖的創新創意往往還沉淀于重點高校和國家科研單位。眾多科研成果受制于各種原因,在申報成果或者發表論文后,只能停留于實驗室里,無法投入使用,也沒有機會造福大眾。

    近日,國務院印發的《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讓法> 若干規定》明確,對于科技成果轉化中作出主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總額中不低于50%的比例,比此前規定明顯提高。國家開始對科研成果轉化政策進行優化,這是符合智能化創業趨勢的。但是,我們要看到差距,美國的不少大學對研究成果商業化,成立公司時對股權并沒有過多約束,成果持有機構一般只收取一些費用或者只占個位數的股權比例。

    我認為,在Lab to Market 的轉化上,要有更大的空間。尤其對于掌握科技成果又有勇氣創業的人員,國家可以考慮給予更多的支持政策。比如,在核心成果轉化的公司,給予創業者更高的股權激勵;或設立市場化專項投資基金,專門投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智能化技術商業應用;還可以讓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建“Lab”,讓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機制更好地浸潤科研技術實驗室。

    摘自 科技日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