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MES的發展歷史
    • 點擊數:1305     發布時間:2009-09-14 21:40:10
    • 分享到:
    關鍵詞:
         計算機輔助生產管理系統的演化歷史如下圖所示,MES作為生產形態變革的產物,其起源來自工廠的內部需求。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MRPII在美國生產與庫存管理協會(APICS)大力宣傳和組織推動下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推廣過程中,MRP II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如MRP II對預測需求和銷售管理不夠重視,對車間的大量實時事件與數據不能很好地利用等等。

      許多企業認識到,需要其它系統來解決MRPII在這些方面管理薄弱的問題。于是,為了滿足銷售、預測的需求,產生了分銷資源計劃DPR(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同樣,為了強化車間的執行功能,制造執行系統(MES)也就應運而生。

      傳統的MES(Traditional MES,T-MES)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1)專用MES系統(Point MES)

      它主要是針對某個特定領域的問題而開發的系統,如車間維護、生產監控、有限能力調度或是SCADA等。

      2)集成MES系統(Integrated MES)

      該類系統起初是針對一個特定的、規范化的環境而設計的,目前已拓展到許多領域,如航空、裝配、半導體、食品和衛生等行業,在功能上它已實現了與上層事務處理和下層實時控制系統的集成。

        雖然專用MES能夠為某一特定環境提供最好的性能,卻常常難以與其它應用系統集成。專用的MES整個系統重構性能弱,很難隨業務過程的變化而進行功能配置和動態改變。集成的MES,比專用MES邁進了一大步,具有很多優點:如單一的邏輯數據庫、系統內部具有良好的集成性、統一的數據模型等等。

        AMR研究小組在分析信息技術的發展和MES應用前景的基礎上,提出了可集成MES(Integratable MES,I-MES)這一概念。它將模塊化和組件技術應用到MES的系統開發中,是兩類傳統MES系統的結合。

      從表現形式上看,I-MES具有專用MES系統的特點,即I-MES中的部分功能可以作為可重用組件單獨銷售。同時,它又具有集成MES的特點,即能實現上下兩層之間的集成。此外,I-MES還能實現客戶化、可重構、可擴展和互操作等特性,能方便地實現不同廠商之間的集成和原有系統的保護以及即插即用(P&P)等功能。

      到90年代,MES發展為I-MES(集成MES)和MES-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olutions)。這樣MES則作為整個工廠生產現場的集成系統出現,故又稱為Integrated MES(E-MES)。主要功能為工廠管理(資源管理、調度管理、維護管理)、工廠工藝設計(文檔管理、標準管理、過程優化)、過程管理(回路監督控制、數據采集)和質量管理(SQC-統計質量管理、LIM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在這個模型指導下,MES在90年代初期的重點是生產現場信息的整合。對于離散工業(discrete manufacturing)和流程工業(process manufacturing)來說,MES有許多差異。就離散MES而言,由于其多品種、小批量、混合生產模式,如果只是依靠人工提高效率是有限的。而MES則擔當了整合、支持現場工人的技能和智慧,充分發揮制造資源效率的功能。

      9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MES標準化和功能組件化、模塊化的思路。這時,許多MES軟件實現了組件化,也方便了集成和整合,這樣用戶根據需要就可以靈活快速地構建自己的MES。

      從1997年開始的國際儀表學會(ISA)啟動的編制ISASP95企業控制系統集成標準和ISA SP98批量控制標準的工作尤為重要,2000年發布了SP95.01模型與術語標準,2001年發布了SP95.02對象模型屬性標準,2002年發布了SP95.03制造信息活動模型(Activity Models)標準,2003年發布了  SP95.04制造操作對象模型標準。其中SP95.01已經被IEC/ISO接受為國際標準。SP95.01規定了生產過程涉及的所有資源信息及其數據結構和表達信息關聯的方法。

         SP95.02對第1部分定義的內容作了詳細規定和解釋,SP95.03提出了管理層與制造層間信息交換的協議和格式。
     
      2004年,全球批量控制論壇(WBF: World Batch forum)發布了基于XML技術的制造標記語言(B2MML)第二版。該標記語言旨在通過使用現有的軟件行業標準,并在滿足實時績效管理(RPM: real-time performance)的前提下,顯著地降低企業應用系統和生產系統集成的成本。在過去的兩年里,基于B2MML技術的成果十分顯著?;贐2MML技術的MES產品借助XML的靈活性、擴展性,能夠使MES與ERP等其它商用系統的集成成本更低、更迅速。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