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中國制造升級該注意什么
    • 作者:劉瑾
    • 點擊數:547     發布時間:2015-06-19 00:11:00
    • 分享到:
    關鍵詞:

        我國制造業水平參差不齊,應實行并行戰略,即2.0補課、3.0普及、4.0示范,引導其共同升級

        中小企業成長迅速,應綜合運用金融扶持及產業政策扶持手段,進一步發揮其潛力,并在創新鏈中發揮中小企業的活力、動力和創業創新激情

        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綠色的,因而,要對傳統制造業進行綠色化改造;要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流域推行清潔生產;要推進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起點、綠色化的發展

        “中國制造2025”是一個意義深遠、舉足輕重的戰略計劃,但是也正因為其重要的意義,實施難度也很大、時間跨度也較長。要順利完成好這個計劃,該注意哪些問題?

        “總體上看,建設制造強國的任務艱巨,如能加快推進,就能推動我國制造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如果行動遲緩,不僅資源環境難以承載,而且會錯失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必須積極創造有利條件,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加快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推進齊頭并進發展

        “國內已發展起一批在國際上知名的企業,但就我國的工業來說,各地區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甚至有的企業還要補上從2.0到3.0,就是從電氣化到自動化這一課,也要適應整個發展的需要。”苗圩表示,我國工業發展的階段和德國不同,但也有可能實現跨越發展,從電氣化直接邁進到智能化制造的階段。

        以中聯重科為例,2015年以來,中聯重科叉車在全行業市場下滑近20%的嚴峻形勢下,業務實現了逆勢增長。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說,中聯重科叉車在共享中聯重科的品牌、技術、銷售渠道、金融等優勢資源后,成功擴大了市場份額。

        近年來,中聯重科持續高速發展,從大型工程機械企業向集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等多板塊業務于一體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轉型,目前已在近80個國家建立銷售和服務平臺。

        事實上,量大面廣的中國制造業,只有一部分企業能夠實現4.0的智能制造,可其他幾千幾萬個企業還是2.0或3.0。我國制造業的層次和差異很大,發展非常不平衡。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朱森第表示,由于發展不均衡,層次結構差異大,總體來說要實行并行戰略,2.0補課、3.0普及、4.0示范。

        如何盡快實現或縮短這一進程?朱森第表示,要利用我們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來盡快縮短我們的進程。首先是做好頂層設計,就是制度設計和體系設計,基礎打好,統籌協調好。然后提出來一些相應的政策引導,讓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有積極性、都愿意做這個事情。把市場把握好了,把時序把握好了,國內的產業很快就能發展起來,就有可能縮短進程,跟隨發力。

        發揮中小企業作用

        在過去的國際交易中,經常聽到的都是些大集團公司的名字。而近年來,頻頻有中國的中小企業在國際舞臺上亮相。

        砸了20億美元收購位于紐約的華爾道夫酒店,讓國人聽到了安邦保險的名字;收購荷甲海牙ADO俱樂部,北京合力萬盛開始廣為人知;中國金葉公司,為了買下一個美國得克薩斯州的石油公司,花了6.65億美元的舉動,讓國人驚訝……中國的中小企業在國際交易中越來越嶄露頭角。

        “工業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戰略基石,而企業是我們轉方式、調結構的主戰場,中小企業是我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說。

        目前,我國有50%的稅收來源于中小企業,60%的經濟總量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70%的專利是由中小企業所提供的,尤其是80%的就業主要是靠中小企業來創造的。從數量方面來看,中小企業占了各類企業的99%。同樣,在中國制造2025實施過程當中,中小企業是可以發揮它的潛力和巨大作用的。

        讓人欣慰的是,工信部從2013年開始就開展了“扶助小微企業”的專項行動,讓更多的中小企業,不光是在產業鏈為大企業配套創造一個條件,更多的是在創新鏈當中發揮中小企業的活力、動力和創業創新激情。

        “我們要盡量為中小企業創造好的發展環境,幫助提高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表示,現在國家出臺的關于支持創新、產業升級的各方面的優惠政策,制造業都可以享受。“中國制造2025”還針對中小企業,專門提出了要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

        促進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水泥生產中所需原料約有20%以上來自工業廢棄物,這使得水泥工業真正成為利廢大戶。然而,從我國制造業的現狀來看,其發展模式依然沒有完全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模式。制造業在創造社會財富的同時,也對資源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要解決發展與資源環境的制約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綠色發展。”毛偉明表示,工業的綠色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甚至在某些階段直接決定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我們要把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可持續發展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把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來,我國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取得了顯著成效。“十二五”前4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0%,萬元工業增加值水耗累計下降28%。今年3月,工信部印發《2015年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決定繼續組織實施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表示,從未來發展方向上說,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是綠色的,要把現狀和未來結合起來。第一是要對傳統制造業進行綠色化改造;第二就是要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流域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解決污染排放問題;第三就是要推進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起點、綠色化的發展。

        今年,工信部啟動了工業產品生態設計示范企業的試點,鼓勵試點企業從方案設計起,考慮產品在全生命周期內對環境、對資源的影響,從而在原料選擇、生產工藝以及實現綠色消費、有效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統籌考慮生態。

        摘自《經濟日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