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yè)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資訊

    資訊頻道

    我國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邁出關鍵一步
    三部門細解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
    • 作者:黃鑫
    • 點擊數:510     發(fā)布時間:2015-03-20 20:11:00
    • 分享到:
    關鍵詞:

        財政部、工信部、保監(jiān)會3月3日共同啟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工信部制定《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保險公司為目錄內裝備定制綜合險,裝備制造企業(yè)投保,中央財政將按照不超過3%的投保費率和年度保費的80%予以補貼,補貼時間原則上不超過3年。”財政部副部長劉昆介紹說。

        工信部制定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包括14個領域360多項裝備產品,是本次試點的支持范圍。據工信部副部長蘇波介紹,初步測算目錄內單臺(套)裝備總值約800多億元。中央財政的保險補貼將以“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突破創(chuàng)新成果向現(xiàn)實生產力轉化不力的瓶頸,加速我國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

        財政資金做杠桿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的核心在于,“利用財政資金杠桿作用,激發(fā)保險功能,放大財政資金功效,以市場化方式轉移和分散風險,增加用戶采購信心,推動產學研成果轉化。”蘇波說。

        2015年,3部門率先將清潔高效發(fā)電、軌道交通等14個領域的裝備納入試點范圍,基本涵蓋了裝備制造業(yè)發(fā)展較為迫切的主要重大技術裝備。如果試點進展順利,市場傳導性會很強,將極大促進裝備制造企業(yè)打開市場,破解首臺(套)裝備市場初期瓶頸。

        據了解,目前保險公司進入裝備制造業(yè)開展業(yè)務的較少,部分地方雖然開展了保險補償試點,但因當地重大技術裝備企業(yè)數量有限,保險公司難以按大數法則有效化解自身風險,承保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劉昆表示,此次列入試點范圍的重大技術裝備單臺(套)價值累計800多億元,按照首批次計算的價值總量會更大,保險公司將有很大業(yè)務空間。

        誰投保誰受益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誰投保誰受益”的模式,采取生產方投保,購買方受益的做法。保險公司直接把賠款補償給購買方,這種直補方式將有力地增強購買方信心,推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推廣和應用。

        “這是中央財政首次對工業(yè)領域實行保費補貼,也是繼農業(yè)保險之后中央財政采取保費補貼方式支持的第二大類保險險種。”中國保監(jiān)會副主席王祖繼介紹說,為了解決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單體價值大、投保數量少、缺乏歷史風險數據等問題,此次試點還采取了由多家保險公司組建共保體方式承保,以險種組合和領域組合等多種方式,降低承保風險。

         部分地方和企業(yè)已經先行一步。據了解,浙江2011年推出了地方首臺(套)保險政策,截至目前有40多家企業(yè)近50種產品進行了投保。山東2014年8月出臺地方首臺(套)保險政策后,半年內也有3家企業(yè)簽訂了保險合同。

        今年年底,國內計劃有首批51架支線飛機需要投保,累計價值34億左右。“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與使用單位大多集中在中央企業(yè),央企集團要組織好所屬企業(yè)的投保工作。”蘇波說。

        挺起制造業(yè)脊梁

        用戶不敢、不愿用首臺(套)已是公認的“老大難”問題。原因有兩個,一是用戶尤其是決策者使用顧慮較多,擔心設計制造達不到技術要求,影響正常生產,受到責任追究;二是招投標中存在歧視性條款和“潛規(guī)則”現(xiàn)象。這導致我國重大技術裝備在前沿領域還存在空白,高端領域明顯落后,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等。

        據統(tǒng)計,2009年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yè)工業(yè)總產值連續(xù)5年位居世界首位,年均增長17.5%。2014年,產值規(guī)模突破22萬億元,占全球裝備制造業(yè)的比重超過了三分之一。多數裝備產品產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重大技術裝備是制造業(yè)的脊梁,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yè)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蘇波表示,中國要成為制造業(yè)強國,必須重點發(fā)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重大技術裝備,解決首臺(套)應用的機制問題。

        據蘇波透露,20多個部門研究編制的中國制造業(yè)強國發(fā)展規(guī)劃,近期將上報國務院審議。“中國制造2025”特別強調了要大力發(fā)展重大技術裝備,包括智能制造設備、高檔數控機床及機器人、高鐵裝備、電力裝備、海工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大型飛機及航空發(fā)動機和燃氣輪機、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等高端裝備等。

        摘自《經濟日報》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