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美歐日跨國公司絞盡腦汁爭奪中國核電蛋糕
    • 點擊數:632     發布時間:2009-08-18 17:51:53
    • 分享到:
    關鍵詞:

      中國如何組合自己的核發電技術,將決定哪些國家的核電企業更具有競爭力。

      核電正在成為跨國公司在中國巨大的新興商機。

        近些年來,“電荒”悄悄來臨,一些地方因電力不足,市民不僅不能使用空調,甚至連電風扇都用不起來。中國擴大電廠建設,急需大量的發電設備。

        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準備增設23座汽輪發電機。2003年,三菱商事與三菱重工組成企業聯合拿到其中4個發電廠的10座汽輪機訂單,總價值為750億日元(約56億人民幣);今年第二期發電設備的競標又已開始,標的為7個電站的10座發電機設備,日本企業同樣有中標的希望。

        實際上,光靠水力、火力發電,已經不能滿足中國對電力日益增加的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說:“核電是解決電荒的合適途徑?!?中國核電站的很多設備都要從國外進口,但在進口的同時,正逐步實現設備國產化。不過從目前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來看,關鍵技術、設備的進口仍是必不可少的,且因為相關人才的匱乏,中國核電站要與先進國家平起平坐,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這給跨國公司提供了商機。

        歐美競相高層推銷

        中國發展核電的市場空間是相當誘人的,“缺電”的現狀使得對這一市場的開發變得十分迫切。

        核電在中國總電力中所占的比率完全不能和西方工業國家相比擬。如法國、比利時的核電在總電力中占比達到74.6%和56.8%,瑞典、德國、日本的這一比率也在30%以上。而美國盡管自1976年發生三里島核電站事故后,近30年沒有建設新的核電站,但該比率也只比英國的22%略少,為20%。

        中國目前的核電在發電中僅占1.2%。到2020年,如果中國把核電比率提高到4%,就意味著核電的發電能力要從現在的620萬千瓦,提高到3600萬千瓦,要在國內建設數十個核電站。

        這樣誘人的蛋糕當然令世界各核電大國垂涎不已,首當其沖的就是美國,尤其是布什政府一向被視作代表美國能源企業利益的一屆政權。

        據《紐約時報》報道,布什政府曾多次召集代表美國公司利益的高級官員開會,要求他們在中國核電站建設過程中謀求一個有利的位置。而布什本人在會晤中國高層時,也自然沒有放過游說的機會,向中國高層宣傳美國核技術的優勢。也有人將美國向中國出口核技術與中美貿易順差問題的解決相互掛鉤。據計算,建造一個核反應堆需要20億美元,因此,一些美國核電企業認為,他們有機會向中國出口核電方面的技術。

        看重中國核電站發展前景的不僅有美國人,已向中國出口核發電技術的法國、加拿大、俄國領導人也紛紛游說中國,希望中國能繼續購買他們的技術。

        當然,雖然歐美高層不斷地向中國政府和企業推銷他們的核電技術,但中國政府的態度一再表明,中國仍會更加致力于發展自己的核電技術。因此,如果要引進國外技術,也會在核電裝備本身的安全性以外,進一步考慮地緣政治、環境安全、國際貿易等因素。

        日本企業聯手美國

        歐美企業能靠本國最高層政治家游說中國,但日本企業沒有這個“福分”。日本高層政治家幾年來一直以參拜靖國神社等形式,反反復復地刺激東亞近鄰國家,讓本來能發展得更好的日本與近鄰國家的關系人為地拉開了距離。

        面對中國核電蛋糕,日本企業自有其競爭之道:美國能向中國提供核電站的基礎技術,但反應堆容器、供水泵、汽輪機、發電機等裝備等方面,日本企業卻有它們的優勢。

        7月9日,日立中國有限公司電力部總經理大月對《經濟》說:“20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在核電站的設計、建造、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贝笤略谌樟氖潞穗姽ぷ?0余年,是核電站設計方面的專家,直接參加過日本普賢、文珠核電站的設計工作。

        實際上,日本一開始發展核電技術也是以美國為藍本的,因此,無論是經過日本改良的現有技術產品,還是其中的“軟”經驗,可能都會對中國發展自己的核電技術提供捷徑。

        大月說:“美國的度量衡使用英制,而日本使用的是公制。把英寸換算成厘米時,為了保證精度,我們連小數點后幾位的數字都計算了。”日本企業就是這樣把美國核技術從英制一點一點地換算成公制的。從按照美國圖紙制造裝備,到后來逐步自己設計、自己制造,到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終于能獨立設計、建造核電站了。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北京代表處海外電力調查室室長諸岡秀行對《經濟》說:“日本政府發展核電站的政策是,讓多種核技術、讓幾家裝備制造企業競爭,通過競爭使核電技術成熟起來。”如在技術上,日本同時使用BWR(沸水型反應堆)和PWR(壓力型反應堆)兩種技術,讓BWR與PWR競爭。兩種技術的競爭,也是日立、東芝與三菱重工之間的競爭;而在BWR內部,還存在著日立與東芝的競爭。這種競爭對于日本較快的成長為核電大國十分有益。

        大月說:“如果日立某個技術遜色于東芝的話,我們會奮力趕上東芝,努力進行開發。BWR技術就是這樣相互趕超逐步發展起來的。同時日立.東芝生產的核電站裝備在安全性、成本等方面必須要和三菱重工保持同等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生存下來。”

      經過多年來的競爭與發展,現在日立的制造能力已經達到每兩年就能制造出一整套100萬千瓦核電站的水平。而且日立向中國秦山核電站提供過汽輪機、發電機、冷凝器。

        “我們更想從反應堆開始做起?!贝笤抡f。與日立共同擁有BWR技術的東芝公司中國有限公司核能部長金子到,也對展開中國業務充滿了信心。金子到對《經濟》說∶“目前使用BWR技術的改進型技術(ABWR)建造的核電站共有6座,其中日本有4座(柏崎2座、浜岡1座、志賀1座),中國臺灣地區2座(龍門)。”

        中國的選擇至關重要

        一般而言,從核能安全上看,一個國家大都會選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核發電技術。中國目前有PWR(壓力型反應堆)技術,并引進了加拿大的CANDU技術,但從美國(36BWR/73PWR)、日本(24BWR/20PWR)、德國(7BWR/14PWR)等國的使用狀況上看,基本上是PWR和BWR為主流,俄國有自己開發的LWGR技術(13座),但也在使用PWR技術(15座)。加拿大的CANDU技術除了在加拿大本國有22座反應堆以外,還向韓國出口過一套,此外就是在中國秦山第三核電站有兩座反應堆,其他國家沒有使用的例子。因此,中國如何組合自己的核發電技術,將決定哪些國家的核電企業更具有競爭力。

        另外,中國是否引進沸水型反應堆(BWR),目前也尚無定論,仍值得觀望。

        總之,世界核電大國們正將視線投放到缺電的中國,而中國的抉擇對于這些跨國企業在未來10-20年內的發展都將是至關重要的。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