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日前,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核電設備質量協同創新論壇暨國產化聯合研發中心五周年理事會在京召開。國家能源局、國家核安全局的相關負責人,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行業專家,東方電氣等86家聯合研發創新成員單位代表出席,探索設備制造質量創新模式。
會上,中廣核與中國一重、東方電氣等30家企業簽訂了關于“華龍一號”主設備、核級泵閥、核級電器儀控等設備的戰略研發協議。
聯合研發中心自2009年2月9日成立以來,為企業間開展更緊密的技術合作提供一個平臺,在推動我國核電設備國產化方面,取得矚目的成績,從嶺澳一期國產化率不到30%增長到陽江項目5、6號機組85%,標志著我國在核電設備制造國產化方面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幾年來,聯合研發中心積極協助國內主要鍛件制造商進行鍛件評定,中國一重等企業已逐步形成核電關鍵鍛件成套供貨能力;紅沿河1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制造,寧德1號機蒸汽發生器制造、寧德1號機汽輪發電機制造分別實現了核電主設備的國產化;核級泵閥國產化率超過80%;與廣利核公司聯合研發數字化儀控系統,成為全球第五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級DCS的供應商和服務商。可以說,國內裝備制造業的“核電規模”已初步形成。
五年來,依托中廣核10多臺在建機組逾2000億元總投資的巨大市場,帶動了整個產業鏈5400多家企業共同發展,形成核電工程國產化生態圈。中廣核與眾多設備制造商的聯合研發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突破,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電裝備制造基地,掌握了核島和常規島關鍵設備設計、制造核心技術。形成了大型鑄鍛件和反應堆壓力容器制造基地、核電設備制造基地以及核級泵閥制造基地。這些制造基地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形成了中國核電設備制造產業鏈,設備國產化生態圈,有力促進了我國核電自主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