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核心部件受制 中國機器人產業瓶頸待解
    • 點擊數:426     發布時間:2014-07-16 14:15:00
    • 分享到:
    關鍵詞: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4年7月7日

        國內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催熱了機器人市場。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董事長張小飛表示,今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2013年,國產機器人在國內機器人市場的份額只有13%,機器人國產化任重道遠。而打破核心部件的瓶頸,將是機器人“中國造”的突圍之路。

        國產化面臨諸多難題

        201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為28臺/萬人,今后幾年將以3%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我國制造業工業機器人密度將達115臺/萬人,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因此,國外機器人巨頭積極搶灘中國市場。2013年,排名前十位的國外機器人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數量總計2.6萬臺,出貨量在1000臺以上的有9家。以發那科、ABB、庫卡、安川為代表的外資企業,2013年占據了中國87%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國外機器人企業加緊在中國布局。像總公司在意大利的柯馬機器人,已在中國昆山設立了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柯馬機器人一般工業經理忻煜說:“中國機器人市場2013年出現爆發式增長,增幅超過50%,其余經濟發達國家機器人年增長變化平穩。汽車工業依然是機器人最大客戶,但增長趨于穩定,一般工業(除去汽車業)代表未來。”

        而新松、匯川、廣州數控等一批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也迅速崛起,但它們的規模仍然偏小。2013年,國產機器人企業出貨量基本都在500臺以下。匯川技術、新松機器人2013年的收入分別為17.3億元和13.2億元。

        “國產機器人企業面臨內憂外患。核心技術缺失、零部件基本外購、產能瓶頸約束、技術人才缺乏等問題,兩三年內都難以解決。”張小飛說。

        政策扶持使企業數量激增

        為了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國家近兩年已出臺相關政策,并頒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福建、重慶、洛陽、廣州、蕪湖等十省市出臺了機器人扶持政策,東莞、深圳等地的機器人扶持政策也即將出臺。

        政策推動使企業數量激增。截至2014年5月,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數量達353家,其中做系統集成的占86%,做伺服系統的占5.67%,做控制器的占4.25%,做減速器的占3.68%。張小飛預計,今后3年,國產機器人企業將以每年50家左右的速度增加,“中國機器人行業未來競爭將會非常激烈”。

        目前,國內A股有35家機器人行業的上市公司,其中有9家是2014年上半年才涉足機器人領域的。國信證券分析師朱海濤指出,新松、匯川市值成長很快;為了增加市值,許多上市公司都進入機器人行業,但“80%是在造概念”。

       定位與突圍

        一哄而上并不能解決國產化的難題。國際四大機器人巨頭雖然控制器全部自己生產,但是減速器則全部外購。它們都是建立核心優勢,揚長避短。

        張小飛表示,要想突破機器人國產化的瓶頸,國產機器人企業首先應當認準自己的行業和定位,“目前國內很多企業追求‘大而全’,但是這個行業十分細化,需要專注的精神,國內企業對自身定位的盲目制約著它們自身的發展。”

        他建議,龍頭企業可以通過與中小企業長期合作,帶動它們成長,并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匹配與協同。此前,三星和LG都嘗試過這種做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除了清晰定位,在核心部件上突破也很關鍵。深圳市雷賽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控制事業部副總左力說,很多由國外廠商提供技術組件制造的國產機器人和國外廠商自己制造的機器人存在很大的差異,國外廠商能夠提供的成品都是很有限的,關鍵還是在于自身的集成。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機器人營銷經理胡海峰認為,不僅是硬件,軟件方面也要跟上。預計未來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的復合增速將達30%-35%,到2020年中國自動化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即使本土企業只占20%的份額,也可能出現年收入200億-300億元的本土機器人企業。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