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對于曾經長期將引進外資作為國策的中國經濟而言,過去短短十年間的“暴富”,使得從政府到企業,都面臨著一個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巨大轉型。外界普遍認為,金融危機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提供了談判桌上的優勢。國家電網開始實施海外并購戰略恰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自2008年收購菲律賓國家電網公司40%的股權起,國網海外并購機會每年都有斬獲。截至目前,國家電網在巴西,在菲律賓、俄羅斯、葡萄牙、澳大利亞、委內瑞拉等多個國家運作項目。
能夠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離不開過硬的技術,而特高壓技術被認為是國家電網公司走出國門的保障。走出去的資產收益有保障嗎?據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介紹,國家電網在海外的資產主要是監管資產,凈資產的回報率在兩位數以上,是國內投資回報的3-5倍——
歷時7個月,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下稱“國網”)的收購終于獲得了澳大利亞監管部門的通過。12月20日,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喬·霍基宣布,“有條件批準”國網收購澳大利亞兩家能源公司的股份。
據國網今年早些時候對外公布的新聞稿,5月16日,該公司與新加坡能源公司在北京簽署了協議,收購該公司在澳大利亞子公司新加坡能源國際澳洲資產公司SPIAA60%的股權和新加坡能源澳網公司SPAusNet19.9%的股權。不過,國網當時沒有披露這項收購的具體金額。
國家電網在澳擴版圖
對于澳大利亞市場,國網并不陌生。去年11月30日,國家電網就購得了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的一家電力供應商ElectraNet41%的股份,收購金額5億澳元。這筆交易的賣方為昆士蘭州擁有的公用事業公司Powerlink。今年,國網又瞄準了澳大利亞的另兩筆資產SPIAA和SP AusNet。
公開資料顯示,SPI(澳大利亞)資產與信托公司在澳大利亞以Jemena公司之名運營,擁有并運營澳大利亞東部的電力、天然氣、水務資產,其中,電力資產中的配電和配氣屬于監管業務,經營范圍覆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和首都領地等地區。
SP AusNet則是新加坡電力公司在澳大利亞從事能源基礎設施服務的子公司,在澳大利亞和新加坡證交所共同上市,新加坡能源公司持有其51%的股份,其余49%為公眾持股,新華社稱,該“公司擁有并運營維多利亞州的輸配電網絡和配氣網絡”。
今年5月國網與新加坡能源公司簽署協議之后,一直在等待中國和澳大利亞監管部門的批準。12月20日,霍基發出了“放行”通知書,但批準收購申請的條件是,“中國國家電網為這兩家澳大利亞能源公司指派的董事會成員必須超過半數是澳籍常住公民”。
這避免了外媒此前的擔心。今年5月,《華爾街日報》曾表示,海外投資依然是敏感話題,“中國國家電網與新加坡能源的協議可能引發保守派政府人士的回應,保守人士一直對中國投資澳大利亞關鍵基礎設施感到擔憂”。
對此,國家電網當時稱,“作為海外投資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電網一直遵守當地的業務和雇用規定。同時,公司將確保SP AusNet和SPIAA的資產繼續安全、持續地運營。”
“澳大利亞開懷擁抱商業機會,我們歡迎外國投資,只要它們不違背澳大利亞國家利益,”霍基12月20日還在一份公開聲明中強調。與此同時,對上述兩家澳大利亞電力公司來說,好消息是,SPIAA將繼續持有SP AusNet31.1%的股份,同時,SP AusNet將繼續保持公開上市狀態。
收購或為提高資產收益
截至發稿,國家電網并沒有公布上述資產的消息,具體交易金額也未對外公布。外媒披露的數據是,國網5月同意以8.24億澳元(7.3億美元)向新加坡能源公司收購SP AusNet的19.9%股權。同時,Jemena管理逾50億澳元(約44億美元)的資產。路透社和新華網猜測的交易金額則分別為“包括債務估值超過50億澳元”和60億美元。
也就是說,國網本次的交易價格或達數十億美元計。姑且不論交易金額,本次收購都將進一步完善國網的海外資產。事實上,除了澳大利亞市場,國網自2007年到現在,還曾在菲律賓、巴西、蒙古和哈薩克斯坦等國收購了有關資產或簽署了合作協議,甚至一度涉及銅礦等非電網資產。
去年11月,國網董事長及黨委書記劉振亞曾表示,到2020年,該公司爭取將在國外的資產能夠占到現有資產總量的10%左右,“現在公司的資產是人民幣2.3萬億元左右,據這個目標,我們將在2020年前在國外投入300億-5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