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開啟的鐵礦石談判,從過程來看遠比市場想象的艱難。中方所預期的價格下調40%遭遇了不小阻力。有媒體上周四報道,中國鐵礦石主要的供應商之一力拓只同意降價20%。這讓市場再度對鋼鐵業前景表示擔憂。
但對此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就鋼鐵行業而言現在最大的憂患并不在于成本,而是需求難以有效提振。國信證券鋼鐵行業首席分析師鄭東就表示,受鐵礦價格下跌預期影響,預計鋼材價格也會出現一定下降空間,目前鋼價下跌正在反映原料價格下跌的預期。而且,問題的關鍵在于市場需求沒有出現好轉,在很多鋼鐵企業已開始限產的情況下,鋼鐵企業短期內難以走出低谷。他進而指出,鋼鐵價格可能在5月左右將筑底反彈。
鋼鐵價格再次跌到成本邊緣
正如鄭東所言,需求是目前行業面臨的最大憂患。但尷尬的是,今年以來鋼鐵一度出現價格上漲的局面。對此,他認為這主要是宏觀經濟良好預期促生產與產成品庫存雙雙上漲。一方面企業借宏觀政策良好預期快速復產,以消化高價原料庫存;另一方面前期,鋼材價格持續上漲,主要還在于國內庫存的回補,一定程度刺激了鋼鐵產品價格的上漲,在這兩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國內鋼材量價齊漲,1月份國內粗鋼產量較上年同期增長2.4%,至4152萬噸,而國際產量同比卻下降24%,我國產量相當于當月全球粗鋼總產量的48%。
但這會產生怎樣后果?
由于投資拉動的鋼材需求滯后,春節過后國內鋼材明顯有價無市,價格上漲難有支撐,到目前為止已經連跌四周。從國信證券跟蹤的全國主要大城市平均鋼材價格來看,截至3月24日,全國螺紋鋼平均3480元/噸,線材平均3300元/噸,創新低;熱軋平均3645元/噸,冷軋平均4323元/噸,中厚板平均3480元/噸,較此輪反彈最高點跌幅平均在10%以上。鋼價再一次跌到成本邊緣。
再從鋼企一季度贏利狀況來看,由于鋼價不振,企業利潤明顯受到壓縮,小鋼廠甚至再次陷入虧損狀態。當然,對大鋼廠而言,由于3月份出廠價格已經鎖定,僅3月份的經營利潤是可以保障的。根據鄭東預計,一季度行業大都處于微利,但他分析,鋼鐵企業利潤分化并不明顯。
外部需求依然嚴峻
聯系到整體經濟環境,由于國際經濟仍在低谷徘徊,所以鋼鐵出口仍繼續惡化。IMF在2009年1月份再次下調2009年的世界經濟增長預計至0.5%,這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低增長率。IMF強調各國政府盡管采取了各種政策行動,但金融壓力仍然嚴重,摧垮了實際經濟。在金融部門的功能得以恢復、信貸市場得以暢通之前,不可能實現持久的經濟復蘇。
2009年2月份美國PMI指數也只有35.8,較2008年12月份32.9有所反彈,但仍然處于歷史低位。
歐美建筑業一直是鋼鐵的需求大戶,但從近期的情況來看歐美建筑市場也在持續下滑。美國方面,房地產領域自不用多言,而非住房類建筑支出也是連續5個月環比下降。歐洲方面,房地產支出從2008年1月份開始就持續環比下滑,非住房支出從2008年2月也開始持續環比下滑。目前美國、歐洲無論是住房還是住房類建筑支出,都創出新低,并且并沒有見底的跡象。
同時,在汽車銷售方面全球仍未出現轉機。汽車業的危機也沒有結束,截至2009年2月,美國當月汽車銷售量68.86萬輛,同比下降41.35%;歐洲當月汽車銷售量22.26萬輛,同比下降43.23%;日本當月汽車銷售量27.29萬輛,同比下降37.83%。
由于需求不振,全球鋼鐵生產進一步陷入低迷。歐洲鋼鐵聯盟估計,2009年歐洲鋼鐵表觀消費量將繼續同比下降15%,四個季度進口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9.7%、-20.0%、-11.6%、11.3%。
除了上述原因外,鄭東還特別提到,目前貿易保護主義有加強的風險,這對于我國鋼鐵出口具有較大的負面作用。
產能過剩嚴重困擾行業的正常經營
在最近的一則行業研究報告中,鄭東指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需求低迷與產能過剩,仍是鋼鐵業最大的矛盾。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他認為,我國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嚴重困擾了行業的正常經營。
眾所周知,我國鋼材消費的主要去向是建筑業,占我國鋼材消費的49.5%左右,此外機械占18.5%、輕工占6.3%、汽車占5%、船舶集裝箱占3.1%。
但問題是,房銷售面積全年月月負增長,累計下降幅度達到-19.30%。近期二手房銷售雖有回暖,但就此認為鋼材需求回升還為時尚早,只有當新房銷售出現回升,進而拉動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的增長時,房地產行業用鋼需求才有可能回升。其它行業方面,輕工、汽車、船舶集裝箱等行業運行也極度困難,鋼材消費難有起色。國家投資將會對鋼材消費有一定的拉動作用,鄭東根據鋼材消費與固定資產投資的相關性分析計算顯示,國家主導的2年4萬億投資直接拉動的鋼材需求是1.4億噸左右和每年7000萬噸,其中新增加的每年大概只有3500萬噸左右,這實在難以抵銷房地產下滑帶來的影響。
在鋼材環節,產能過剩主要集中在板材類產品。有行業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熱軋扁平材產能約2.3億噸,而熱軋扁平材需求量約為1.9億噸。2009年扁平材產能仍將繼續擴大,同比增長約4000萬噸左右。在經濟危機形勢下,產能過剩壓力顯而易見。但相比較而言,長材的產能增長遠落后于板材,而目前整個經濟刺激方案中,需求拉動最明顯的是長材類產品。因此,生產企業中,板材比例大的壓力就大,也就是說,一線類鋼鐵企業,更加被動。而二線類企業,長材相對較多的企業,相對壓力就小。
行業底部已經確立 但回暖尚需時日
如果鐵礦石價格下降,那么鋼價會不會出現更大幅度下降?鋼鐵需求何時能放大?
這可能是目前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但對此,市場分歧較大。南京證券的萬永瑞認為,鋼鐵企業的成本今年可以有效下降,但受供求關系影響,鋼鐵產品的價格難以大幅上升,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前半段出現行業復蘇的概率較小。他認為鋼鐵行業復蘇的起點最早出現在2009年9月。
而鄭東分析認為,在政策驅動及環境顯著改善的預期下,鋼鐵需求將逐步上升,行業的底部已基本確立,鋼鐵行業盈利改善是可以預期的。鋼鐵行業雖在低迷中徘徊,但已出現二次探底的跡象。
此外,鄭東還談到,目前重要關注點還是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刺激效應何時產生明顯效果。國內汽車銷售量好于預期以及1月份銀行放貸增幅創歷史新高都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國內經濟正在向好的方向轉化。如果各項投資的項目能及時啟動,鋼鐵價格可能在5月左右筑底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