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最可靠的基礎是企業
    • 點擊數:543     發布時間:2013-06-26 14:36:00
    • 分享到:
    關鍵詞: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在今年的春季廣交會上,許多外貿企業在創新技術、開拓市場、樹立品牌等方面都顯示出可喜的進步。一系列的變化,生動地展現了企業尋找“危中之機”的種種努力,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也將產生重要影響。

       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最堅實、最可靠的基礎是企業。沒有企業的轉型升級,無論轉方式還是調結構,都只能是空中樓閣。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在逆勢中開局,面對來自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傳統競爭優勢弱化、貿易摩擦日趨加劇以及國內要素成本上升等多重壓力,1-4月出口增長17.4%實屬不易。這來之不易的增長也是諸多企業在國內外市場“倒逼”機制作用下,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的積極成果。

       以電子信息產品為例,身處激烈競爭漩渦的海信集團經過艱苦探索,推出了采用38項創新技術的全球操作速度最快的智能電視。再看傳統制造業,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面前,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加大先進設備和研發投入,大幅縮短了產品量產周期。

       據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披露的信息,很多輕工外貿企業的研發投入已達到銷售總額的3%-5%。原先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特征正在朝著勞動密集和技術、資金密集型并重的方向轉變,企業加工制造程度隨之逐步加深。

      需要指出的是,眼下的積極變化僅僅是初步的,危機之中的風險與挑戰依然存在。就目前情況而言,對于眾多企業,尤其是從事加工貿易的大量民營企業來說,如果只顧埋頭掙錢、被動接受市場選擇,是極其危險的。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只有敏銳地捕捉到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新變化,主動尋找轉型升級新空間,才能逐漸擺脫危機困擾,立于市場競爭的不敗之地。

       從國內看,企業抓緊做好研發、銷售與生產的區域部署,應是緩解其生存壓力的可行之策。企業不僅要繼續充分利用東部沿海地區技術、市場信息密集的區位優勢,夯實產品研發、銷售的基礎,還要努力把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與中西部地區勞動力資源比較優勢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加快生產加工基地向內地轉移,對沖要素成本上升壓力,爭取更大的市場主動權。

      從國際看,企業及時推進接單、渠道和目標市場的調整轉型,亦是爭取市場主動權的不二選擇。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國內加工貿易企業主要是從國際大買家手中接單, 借國際大買家渠道銷售, 以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為目標市場,換取自身生存與發展空間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市場形勢急劇惡化,大量代工企業生存環境由盛轉衰。但危機中也蘊含著中小企業重新定位目標市場,并借此擺脫國際壟斷買家控制的新機遇。2012年,我國與巴西 、俄羅斯 、印度和南非等金磚國家的進出口額分別增長188.5%、83%、72%和327%,這充分說明,在發達經濟體市場衰退的同時,新興市場貿易份額顯著上升。特別是大宗加工貿易受阻后,小批量、高端細分市場和時尚產品需求機遇凸顯,從而使長期受制于國際買家的國內加工企業不僅有機會而且有條件進行接單方式、渠道資源和目標市場的整合,開辟了企業在國際市場立足的新空間。

      進一步看,在世界經濟與中國經濟同時面臨深度調整的特殊時期,企業在積極尋求轉型空間的同時,還應不失時機地強化自身品牌建設。要把提高自身產品質量、開發人無我有的核心技術和強化引領市場需求潮流的拓展能力,統統凝聚到企業品牌建設之中。通過不斷提升企業品牌的內在價值,持續激發企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通過不斷增強企業品牌的市場滲透力,強化企業掌控轉型升級的競爭力。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型升級的“星星之火”蔓延為轉方式、調結構的“燎原之勢”,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必將在世界經濟的競技場上釋放出更大能量。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