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危機可能給不同的企業帶來“?!被蛘摺皺C”,而這取決于管理人員是否能作出正確的決策。競爭的動態性意味著企業必須擁有持續學習能力才會不斷地“贏” ]
美國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導致全球主要經濟體相繼陷入衰退邊緣,不少新興市場國家也未能幸免。
縱觀歷史上的經濟危機,例如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和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均表現為通貨緊縮、資產價格縮水、企業破產、商業銀行陷入困境、失業率上升等。消費者和企業家的信心都會遭遇極大打擊。面對糟糕的經濟形勢,企業往往熱衷于裁員、縮減開支、取消投資項目等瘦身行動。但是,正如企業在經濟過熱時容易因為盲目追逐機會而犯錯一樣,在經濟危機面前也很可能慌亂之中犯下錯誤??梢哉f,艱難時世更是考驗管理人員的時候。
危機當前,我們對中國企業家們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不要輕言裁員?,F代財務會計的一大問題在于,人員這種21世紀最寶貴的資源并不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中,導致企業把人員等同于成本。裁員固然可以立即降低成本,改善短期的損益表,但卻是以犧牲公司的長遠利益為代價的。想象一下,如果削減1億元的人力成本,導致公司3年內銷售額下降5億元,客戶滿意度下降10%,品牌價值下降3億元,并且還會導致員工、供應商、債權人人心惶惶……你還會輕言裁員嗎?當然,我們并不是反對所有的裁員,而且計算裁員的機會成本也并不容易,但管理人員至少必須認真考慮裁員可能帶來的潛在損失。在金融等人才密集型行業,此點尤為重要。日本野村控股收購雷曼兄弟在日本、中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等亞太區業務后,又將收購雷曼兄弟歐洲及中東地區業務。要知道,野村收購雷曼就是奔著雷曼的主要資產(雖然從資產負債表上沒有反映)——優秀人才去的。
其次,不要輕言跨國收購。隨著歐美金融市場大跌,不少上市公司股價降到了歷史低位。此時去收購,固然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得手,但必須謹慎從事。其一,獲得國外企業的控股權存在很大的阻力,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沒有成功所彰顯的問題將長期存在;其二,時機把握非常重要,中國平安信心滿滿去抄底——結果200億元打了水漂。市場走勢難以把握尚屬可諒,但平安完全應該耐心地一邊買一邊觀察。很不幸,中國平安沒有汲取TCL式的“機不可失”的錯誤心態。其三,收購后的跨國界整合蘊含著巨大的風險,而中國企業還沒有足夠的國際人才去實施整合。
再次,雖然中國的經濟實力有了不小的飛躍,但中國企業總體上離優秀還有很大差距,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不可否認,過去30年很多企業家抓住了機會,以智慧、膽識和勤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過去的成功可能會使他們過分的自信,無所不能的心態和充滿機會的戰略思維會驅使他們犯錯。應該說,第一代中國企業家的成功更多是機會導向型的,即“有眼光”。但是他們沒有經歷過嚴重的經濟危機的考驗,沒有經歷管理層交替的挑戰,沒有建立可以傳承的組織能力,更缺乏適應全球化競爭的國際人才。TCL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人才準備、組織能力準備尚未到位的情況下,想變身為跨國公司的沖動,代價何其昂貴。大量的“空降兵”在國企和民企磨合失敗的案例,都在警示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與跨國公司之間的落差是多么大。
經濟危機可能給不同的企業帶來“?!被蛘摺皺C”,而這取決于管理人員是否能作出正確的決策。競爭的動態性意味著企業必須擁有持續學習能力才會不斷地“贏”,高級管理人員及“一把手”的學習能力更為關鍵。優秀的組織一定是善于學習的組織。萬通集團的“萬通反省日”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每年9月13日公司都進行“前瞻式反省”,站在未來反省現在,每次以一個主題檢視萬通的戰略、業務與管理。優秀的企業必須能持續變革、有效培養領導者;卓越的企業家不僅要善于學習和勇于變革,更要重視人才梯隊的培養,根系發達才能枝葉茂盛。
危機當前,堅持投入學習變得更加重要。此時堅持學習,你已經領先了多數的公司;危機也是對戰略規劃、企業轉型進行反思與探討的良機。富有戰略思維的HR主管,應該和管理層一起重新審視人才規劃并加大對關鍵人才的培訓力度。
好的商學院必須擔負起提升中國企業管理素質的社會責任,成為企業度過金融危機的伙伴。商學院的優勢是通過系統、參與式的學習獲得充分的反思。
?。ㄗ髡叻謩e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助理、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