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中國不必擔心機器人勞動力
    • 作者:環球時報
    • 點擊數:487     發布時間:2013-02-04 02:01:18
    • 分享到:
    近期,美國人抵御“中國制造”的勢力越來越大。除了鼓吹采取貿易保護政策外。
    關鍵詞:

    近期,美國人抵御“中國制造”的勢力越來越大。除了鼓吹采取貿易保護政策外,最近美國一些政治家還極力主張以機器人挑戰中國廉價勞動力,把機器人看做美國制造業復興的神兵利器。

    其實,這個口號在原來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日本早就有人提出了,但經過多年實踐,迄今為止還沒有卓越的成果。不過,對于越來越喪失低廉勞動力優勢,又缺乏高生產效率的中國制造業而言,在一些重要產業鏈條或生產環節上果斷放棄人工操作崗位,引入機器人應成為一項長遠的戰略選擇。

    雖然有人擔心,工業機器人價格昂貴難以普及,但機器人目前已經闖入中國“勞動力市場”,而且中國市場并不拒絕它們。據報道,中國一家著名國際代工企業最近就計劃“聘用”100萬臺工業機器人,甚至打算自己投資生產機器人自產自用。與之相比,中國的農村勞動力要求的報酬水平越來越高。不久前,無錫一家企業要在內地招募500名青年工人,工資是每月1500元,包吃住、有加班費。對這個待遇,筆者專門在貴州地區做了一個調查,結論是當地年輕人對這個工作及待遇完全沒興趣,不是嫌工資太低,就是覺得沒有前途,不想離鄉背井。招不到工人,怎么辦?對于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而言,機器人是很有誘惑的選擇,因為即便是上馬低端的“機器臂”,也能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并免受民工候鳥式遷徙帶來的沖擊。

    一直以來,中國勞動力價格的低廉被視為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招來外界對“血汗工廠”的批評,而中國產業工人中因為工作環境危險、惡劣致殘致病的情況并不少見。這種情況既使工人提高工資報酬的訴求愈加強烈,也讓企業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而在高危險、高污染的工作環境中替代人類進行作業本來就是機器人最初的設計理念。更何況,在一些需要勞動者付出較大體力和精力的工種,例如裝運、機器零部件打磨等等,機器人顯然耐受性更強,產品精度更高。這對生產效率的推動是顯而易見的。

    機器人的出現確實會帶來工人失業,但我們也應看到,低端制造業正在從中國遷移,而中國制造業又在主動進行產業升級,制造業領域對低端勞動力的需求肯定呈下降趨勢,這部分低端勞動力應更多由服務業來吸納。為了避免大規模失業問題,在一些工人選擇意愿低、報酬較低、危險性高的工作崗位,優先引入“機器工人”,是中國成為制造業強國的必然選擇,而這么做也會帶動八零后、九零后等新一代產業工人轉而去掌握機器人操控、維修、管理方面的技術技能,帶動相關信息、咨詢、培訓等等服務領域的發展,從而引領整個工業化社會的發展。

    當然,機器人代替簡單勞動力,理論上是可行的,在市場經濟的實際運作中并不容易,還應考慮各個方面的問題。考慮到性價比以及衍生的失業問題,一些工藝復雜、精度要求高、危險大的生產環節理應引入“機器工人”,其他環節則可以繼續保留人工操作,相互銜接,從而整體提升中國制造的競爭力。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