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國自主發展的代號“鯤鵬”的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可躋身全球運力最強十大運輸機之列。
該型飛機是我國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一種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該機對起降場地的適應能力較強,可在較為簡易的機場上起降,可以運載我軍絕大部分大型作戰和支援車輛。
運-20首飛成功,對于推進我國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應對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援助等緊急情況,具有重要意義。該型飛機首飛后將按計劃繼續開展相關試驗和試飛工作。
對話·吳國輝
吳國輝,國防大學教授,特級飛行員。曾任八一飛行表演隊隊長、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師長,參加過35周年、50周年國慶閱兵飛行,并擔任國慶60周年閱兵空中梯隊指揮部顧問。
運-20性能相當美俄現役大型運輸機
記者:運-20基本性能怎樣?
吳國輝:據有關報道推測,運-20的基本性能超過俄羅斯的伊爾-76、日本的C-2,與俄羅斯新研制的伊爾-476、美國的主力運輸機C-17相當。運-20定位為大型運輸機,大型運輸機有一個基本量級,通常航程在5000公里以上,有效載重在50噸左右。也就說,一航次要能載1至2個傘兵連,能載重型的坦克、裝甲車和一些大型裝備,能執行戰略性質的兵員、武器、裝備及其他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物資、器材投送任務。
運-20采用當前比較先進的空氣動力外形,采取流線機頭、下反單翼、寬大機身、高揚垂尾,加上強勁的動力,整體空氣動力感非常好,整體看在空中飛起來很漂亮,像大鵬展翅一樣,一看這飛機就有勁兒。
記者:運-20技術上還有哪些突出特點?
吳國輝:運-20采取先進的3人制機組,說明這款飛機的飛行控制系統、航電設備比較先進,自動化程度高,否則像這么大的飛機不可能由3個人駕駛。像伊爾-76運輸機,我在座艙里跟飛行員飛過,因為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技術,自動化程度低,需要人操作的多,飛行機組要5人,加上后艙管理起碼七八個人。
運-20意義填補國產大飛機研制空白
記者:運-20首飛成功,意味著什么?
吳國輝:作為老飛行員,看到國產大型運輸機“鯤鵬”展翅飛起來了,很激動、很高興!
運-20的首飛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重大突破。眾所周知,大飛機的研制生產是世界航空工業的高技術塔尖,也是我國航空工業短板。我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建立起了以小飛機的研制生產為主體的航空工業體系。但大飛機相對來說是薄弱環節,運輸機從運-5到運-7、運-8,都是中小型飛機,具備戰略遠程投送能力的大飛機生產一直是空白,一直依賴進口。現在,中國“大運”終于鯤鵬展翅了,意味我國已經躋身世界獨立自主研發大飛機的航空大國之列,將為打造一支與大國地位相稱的戰略空軍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
“大運”是我國我軍的重大裝備發展項目。2006年立項至今大約6年。近年來我國航空工業連戰連捷,從殲-20、殲-31首飛成功,殲-15首次著艦,到這次“大運”一飛沖天,都是成功、圓滿、安全,說明我國航空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重大裝備項目管理水平整體提升。有實際經驗的資深飛行員全程參與飛機研制全程,提高了飛機設計合理性、可靠性,降低了技術風險,為成功首飛創造了條件。這次“大運”飛得那么漂亮,首飛就飛了1個小時,試飛員的參與和貢獻,非常重要。
運-20作用為戰略空軍轉型作堅實支撐
記者:運-20有哪些突破?
吳國輝:運-20帶動了我國航空工業關鍵技術的突破。大飛機研制,涉及氣動設計、新型材料、大型部件精密制造、航電設備、飛行控制、通信導航、系統融合,特別是航空發動機等關鍵技術的突破。我相信,我們是站在現代的高技術起點上,只要在關鍵的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就一定會發揮出后發優勢,牢牢站穩大飛機的研制生產陣地,在不久的將來真正趕上美國、歐盟、俄羅斯等大飛機強手。
記者:為什么說大型運輸機首飛成功,標志中國空軍向戰略空軍邁出堅實的一步?
吳國輝:“大運”的成功,能為戰略空軍的轉型作堅實支撐。戰略空軍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具備戰略的遠程投送能力,人員、物資運送需要運輸機,遠程保障也需要運輸機,沒有空中運輸機就不可能有大量的空中加油機,無法增加作戰半徑和作戰時間。此外遠程的機動作戰也需大型運輸機平臺,像特種作戰飛機,包括空中的預警機、海上的反潛巡邏機、大型的電子戰飛機。
空軍的遠程力量,還在于大型武器的投送、投放,有大飛機才能有遠程戰略轟炸機,才具有戰略空軍的作戰和保障能力,這在現代戰爭中越來越重要,像美、俄的大型轟炸機,都具備全球飛行能力,平時有戰略威懾力,戰時有戰略打擊力,可進行遠程奔襲。
美國空軍定位為“全球到達,全球打擊”,不具備全球到達能力,就不具備全球打擊能力。中國空軍跟美軍的戰略定位不一樣,我們不謀求全球霸權,但這種能力無論在戰爭和非戰爭條件下都是需要,尤其我國幅員遼闊,隨著國家安全與戰略空間的拓展,特別是維護海洋權益的斗爭,日益需要在安全區域內能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撐和保障。
記者:運-20從首飛到列裝部隊,還需經過怎樣的階段?
吳國輝:一個飛機從首飛成功到完全裝備部隊,形成作戰能力,還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還要進行不斷地試飛。
首飛成功,說明我們具備了起碼的研制能力,但從試飛到批量生產有一個過程,從批量生產到大量裝備部隊還有一個過程,這是三個臺階。
另外飛機平臺的試飛,除基本的試飛外,還需進行極限性能的試飛、各種條件下適用性的試飛、應急情況下的試飛等,軍用大飛機轉為民用飛機,還要取得國際適航證,按照國際標準試飛試驗,比較嚴格,規定的項目要一項一項去試。
記者:大型運輸機將來在民用上可發揮哪些作用?
吳國輝:運輸機既可軍用又可民用,進行大型貨物的運輸、空運、空投,像搶險救災就需要大量人員、物資的投送,航空貨運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海運時間長、有的地方過不去,航空能快運快遞,實現一些重要設備的國際運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