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LED行業面臨更大危機 多家上市公司或成ST?
    • 作者:網絡轉載
    • 點擊數:427     發布時間:2013-01-27 20:19:27
    • 分享到:
    關鍵詞:
     

    2012年中國LED顯示幕行業可謂競爭激烈,繼2011年的鈞多立、博倫特光電、今年的愿景光電關門停產后,近日過億元LED顯示幕企業深圳浩博光電因拖欠巨額供應商貨款和員工工資及提成處在關門邊緣。11月9日,數名業內人士表示,不少LED公司,包括上市公司都將面臨殘酷的考驗,甚至不排除戴上ST帽子的可能性。

    這本來是個具有2000多億市場容量的“光明”行業,而今,卻有不少企業在想方設法解決資金難題。資料顯示,今年年初到11月10日,上市的LED企業有7家,股價全部大幅下跌,跌幅從20%-65%不等,不光是市場大環境帶來的股價下跌,從業績看這六家公司有四家業績下降,最低下滑18%,最高下滑94%,而從全部20家相關上市公司看,三季度有13家業績下滑。

    這些企業在從二級市場圈錢解決資金難題之后,回饋給市場的就是虧損?或是LED在資本市場的故事已經光環褪去?

    多家LED上市公司利潤下滑

    一邊是不斷有LED企業倒閉,另一邊是資金大規模投入LED產業。但無論是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報的業績表現還是業內人士的觀點,都表明LED產業正在照明市場大規模啟動之前苦苦掙扎。

    統計發現,20家上市公司中,13家公司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珈偉股份、士蘭微、德豪潤達、南大光電下滑幅度分別高達92%、88%、57%和52%,而僅有的業績增長的7家上市公司中,龍頭三安光電營業收入、凈利潤也分別僅增長23%和13%,勤上光電這兩項指標也僅增長5%和20%,而這兩家公司2011年、2010年的業績增幅一般維持在100%和50%左右。

    “今年業內對LED的推廣進度過于樂觀。”廣東綠色產業投資基金EMC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林昭景表示,雖然LED市場的前景不錯,政府支持力度也很大,不過國內的需求還沒啟動,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原來企業的業務大部分都是出口歐美,而經濟危機導致外需在減少,對企業有一定的影響;其次,LED芯片企業競爭比較激烈,價格下降太快,因此導致利潤下滑;第三,大陸一些城市推行的EMC模式也有一定難度,要等政府換屆后才能逐步有新的進展。

    龍頭企業利潤也靠補貼

    寶證券TMT研究員吳炳華也認為,LED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過度的投資使得行業產能供過于求,且集中于技術壁壘較低的中下游。未來LED行業內企業,包括上市公司,都將面臨殘酷的優勝劣汰過程。少數企業將越來越壯大,更多的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多家LED上市公司三季度利潤非常微薄,如珈偉股份三季度凈利潤僅有342萬元,士蘭微和洲明科技也僅有1500萬元和1800萬元的利潤。

    而規模較大的公司凈利潤中,政府補貼占了較大比例,如三安光電今年中期的凈利潤為4.6億元,政府補貼就占了一半左右,德豪潤達今年中期凈利潤為1.2億元,政府補貼就高達1.5億元之多,廣東省內的政府補貼比例不高,但勤上光電今年中期收到的政府補貼也有900萬元,約占凈利潤的20%,國星光電此項數據約為25%。

    林昭景表示,近幾年上市的廣東LED封裝上市公司中相當一部分此前靠出口訂單賺了第一桶金,但未來封裝的利潤空間較小,競爭很激烈,從技術門檻看,小功率的封裝LED很容易做,而大功率且能保持大面積、較好穩定性的企業難找,就是三安光電、國興光電,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夠理想。

    部分企業或黯然退市

    珠三角也是LED行業的重鎮,是中國LED封裝最集中、封裝產業規模最大的地區,企業數量占全國一半。林昭景表示,珠三角企業承接海外LED企業轉移較多,多分布在深圳、佛山、廣州、東莞、珠海等地。目前國內的20家LED上市公司中,廣東省內就占了13家之多,今年上市的7家公司,有4家在廣東。

    根據廣證恒生諮詢公司的統計資料,目前珠三角企業中涉足上游材料及芯片的上市公司只有德豪潤達、國星光電,國星光電在中游封裝行業中規模較大,其余的上市公司雖然號稱中下游都涉及,但多數業務還是在下游照明及應用領域。

    “未來規模小的企業風險特別大。”佛山市凱西歐燈飾有限公司總經理、佛山市照明燈具協會會長吳育林直言道。

    廣州恒生諮詢公司一名研究員表示,目前臺灣八大封裝上市公司平均銷售額為10億元,而廣東省內鮮有三季報營業收入達到10億元規模的企業。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三安光電的營業收入為23億元,德豪潤達的營業收入雖然接近20億元,但其LED業務只占30%,國星光電、勤上光電的營業收入分別接近7億元和6億元。

    業內專家預言:未來幾年內,LED上市公司戴上ST帽子毫不出奇,一部分企業甚至可能黯然退市。

    對于LED產業的前景,吳育林較為樂觀,他表示“明年隨著政府推廣力度的加大,應該有很大的行情,2013年將是LED年”。不過,只有規模大、有核心競爭力及價格、技術和銷售優勢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

    “明年會部分放量、穩健發展。”林昭景的判斷是謹慎樂觀,LED項目從財務的角度來看,風險較大,明年地方政府換屆后,應用需求有一定發展,家庭、商用領域會逐步發展,路燈方面因涉及利益較多,發展仍會較慢。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