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中國乃至全球的風電市場正遭遇著不小的困難。產能過剩、并網難題依舊存在。
在中國,華銳、金風科技(行情股吧資金流)兩大風電巨頭,昔日風采不再,第三季度業績下滑明顯。
而據世界風能理事會和綠色和平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增長乏力,預計2020年前,全球風電市場會明顯放緩。
在經歷了過去的15年近25%的年度增長率之后,風能行業慢了下來。全球風能理事會理事長ArthourosZervos說:“經歷了全球風電市場的成熟壯大,新挑戰新機遇,新困惑與新問題并行。”
分析人士認為,風能產業是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時候了。
快速增長的負作用
近年來全球風電發展迅速,已有70多個國家建有商業運營風電場。2011年底全球風電裝機達到2.38億千瓦,當年新增4千萬千瓦。在歐洲風電占到電力供應的6%,丹麥風電占到本國的28%,西班牙占到16%。
在中國,風電行業的“高歌猛進”也在進行中。
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并網風電達到5258萬千瓦,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我國風電用5年多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15年的發展歷程,實現了從200萬千瓦到5000萬千瓦的跨越。
“中國是目前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預計今年超過6千萬千瓦,發電量超過一千億千瓦時,成為中國第三大電源。”國家能源副局長劉琦說。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坦言,風能是目前可再生能源當中技術相對成熟,并且具有規模化開發條件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一種能源。風能將成為中國能源一個綠色支柱。
但在裝機、并網雙料“第一”的背后,“棄風”現象日益凸顯。2012年9月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全國棄風超過100億千瓦時(KWh),棄風比例超過12%,相當于330萬噸標準煤的損失。
這100億千瓦時風電的損失主要是由于無法并入國家電網系統造成的。
加勒德哈森集團董事長AndrewGarrad指出,“我們全球風能面臨的最大障礙還是并網。”
劉琦說,“傳統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措施已不能適應風電等新能源發展的需要。”
目前,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通過立法,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創新,并且已經初步建立起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電力運行體系和政策法規制度。
發展海上風電也被看作是拯救風電頹勢的一劑良方。
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SteveSawyer說:“海上風電占全球比例很小,大部分在歐洲,占到全球總裝機容量2%,在2010年占到2.5%。我們認為202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會占到全球總的裝機容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