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豬肉價格“大跳水” 企業年虧上千萬
    • 點擊數:612     發布時間:2008-12-01 10:30:00
    • 分享到:
    關鍵詞:

        編者按:豬肉又降價了!五花肉最低每公斤降到18元,瘦肉每公斤降到了22元,創下年內新低。種種跡象表明,去年開始席卷全國各地的“養豬潮”,或在這一輪的價格狂跌中“休克”。

        近一段時間來,豬肉價格走低讓許多消費者感到了舒心,居民的餐桌也更加豐盛,可對于廣大養豬戶來說,心情卻隨著肉價的下跌一天天變得沉重起來。從今年6月份起,生豬收購價格逐月下跌,而豬飼料價格逐月上漲。一跌一漲兩頭擠壓,使剛剛好轉的養豬業再次面臨困境。10月8日,農業部網站載文稱:“最近生豬價格已接近甚至低于養殖成本”。

        【行業現狀】散戶養豬不賺錢,企業“每個月虧一輛奔馳車”

        農民養豬不賺錢

        日前,溫泉鎮坪梁村養豬大戶程井友以每頭280元的價格賣了一批仔豬給本村養殖戶,雖然價格不理想,但能做成一筆生意已經不錯了。老程說,這20多天來,他的養殖場連一個預訂仔豬的電話也沒接到。“養豬不賺錢,就沒人養了。”

        “今年最高峰時肥豬收購價達到每公斤18元,而現在肥豬收購價已經跌到每公斤12.6元,以養殖場來看,通常豬的養殖成本在每公斤12—13元。”程井友說,他家的生豬養殖場,今年共養了760頭豬,因為是分兩批養殖的,現在能出欄的豬大概有400頭了。“現在生豬收購價每公斤12元左右。養豬戶如果是自繁自育,1頭豬能賺50—80元;如果自己購買仔豬,加上購飼料的飼養成本,幾乎不賺錢。”程井友介紹說。

        企業“每個月虧一輛奔馳車”

        “目前的狀況的確不樂觀。”福州市養豬協會會長鄭謀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2007年的高漲行情過去,生豬的收購價格還會持續低迷一段時間,不僅是中小養殖企業,年出欄百萬頭的規模企業也有一定程度虧損。

        原期盼賣個好價格的生豬養殖戶王利,不得不面對現實,以每斤6.2元的價格把豬欄里僅有的30頭生豬,賣給了廣東的生豬采購商朱某。就在半年前,朱某還每周到王利的豬場前,說盡好話,希望王利以8.5元的價格把豬賣給他。550元的豬苗價格,加上650~700元左右的飼料成本,在一頭200斤的生豬身上,王利花去近1300元的成本,“降價出售”讓王利每頭豬虧了40~60元。

        在去年生豬養殖市場斬獲近50萬元的福建某生豬養殖場,近3個月每月出現近10萬元的虧損。“當初高價收購豬苗,沒想到現在跌破成本價。”該養殖場負責人昨日表示,嚴重的供大于求,讓以前蜂擁而來的養豬散戶們“聞風而逃”。現在的情況是,“每賣出一頭豬,就意味著又虧了。”

        “以月出欄1萬頭的規模型生豬養殖企業為例,即使在成本等方面控制較好,每個月也要虧一輛奔馳車(月虧40萬~50萬元)。”一位養豬20年的行業人士指出,“靠天吃飯”的養豬業,這次年虧上千萬元的企業不在少數。

        “養豬的風險太大了。”江西南昌養豬戶許先生感慨道。今年3月,許先生以每頭600元的價格買進了300只豬苗,“去年養豬的人賺了很多,所以我也嘗試養豬。”但是,從許先生購進豬苗開始,生豬收購價格就開始下跌。目前,生豬收購價為每斤6元甚至低于6元,而在去年高峰時,曾達到9.5元。“豬苗200元時,生豬收購價9元;豬苗漲到600元時,生豬收購價卻跌到6元,這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各地上演恐慌性拋售

        豬價持續下跌,恐慌性的拋售正在各地上演。“一般來說,100公斤的豬才能出欄,現在很多豬90公斤就被急于出手,甚至有的企業等著被收購。”據透露,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生豬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下滑,使很多養殖戶面臨著惜售和棄養的艱難選擇。有的地方出現了恐慌性拋售,甚至小規模宰殺母豬和出售母豬的現象。

        來自山東的消息顯示,部分養殖場的大批生豬無人購買,企業主甚至開出了誘人的條件:豬仔(即豬苗)每斤6元,“送貨上門”再給錢。在運輸途中若有豬仔死亡,買家不需承擔損失。而在上半年,豬仔每斤15元還不愁賣。

        福建的消息則指出,由于豬價一路下探,部分養殖戶已經耐不住,大規模拋售豬仔和母豬,“全部出售的情況也很常見。”

        湖南生豬市場傳出的消息稱,為了節約成本,100公斤以下生豬被拋售的情況經常發生……

        【深度剖析】拐點到來豬價將繼續探底

        進入今年第二季度,隨著上市量的充足,豬市悄悄發生了變化,豬肉價格開始“跳水”。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豬價的下跌呢?養豬行業將會走向何方?

        專家認為,在過去的30年中,“漲一跌二”的周期主導著生豬養殖行業,如果說2006年1月開始了新一輪周期,那么這個周期應在2009年1月結束。

        據分析,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蜂擁而上致過剩

        2006年下半年開始,由于豬藍耳病等多種原因,豬肉價格一路高歌猛進。至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肉價達到了頂峰。生豬價格也一路飆升,每斤近10元的收購價,使得養豬第一次成為令人羨慕的行業。

        看中了養豬的利潤,煤老板和房地產開發商紛紛加入養豬隊伍,嘗到甜頭的養豬戶也大規模擴產:在河北,一煤老板砸下近千萬元,開辟年出欄兩萬頭的大型生豬養殖場;在江蘇,房地產開發商放棄主業,圈地養豬;在福建、山東、江西等地,養殖戶紛紛籌錢擴建豬圈,外調豬苗,擴大生產。

        山東省生豬產銷分會的報告稱,在全國范圍內,與去年同期相比,生豬存欄增加15%~20%,繁殖母豬增加20%~30%。

        二、國家鼓勵發展生豬的政策的影響

        2007年以來,生豬補貼、母豬保險、生豬大縣獎勵、規模養殖企業扶持資金的落實到位,調動了養殖戶的積極性,生豬生產快速恢復,豬肉供給明顯增加。政策補貼的加大和養豬戶數的增加,使生豬出現嚴重的供大于求。中秋節之后,豬價一瀉千里。

        三、居民消費結構的調整

        居民消費結構的調整也使得豬肉銷量下降,直接影響了豬肉價格。由于去年以來豬肉價格長期居高,部分居民調整了飲食消費結構,豬肉等肉類消費減少,禽蛋、水產品、豆制品等替代品消費增多,雖然近期豬肉價格持續回落,但由于豬肉價格仍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市場需求未見增長。

        走勢:規模型養殖登場

        “各地的母豬數量已經失控。”在對安徽、四川、山東、河北等地的調研基礎上,馮永輝表示,“養豬業的拐點已經到來。”

        在悲觀情緒蔓延下,豬價將繼續探底,馮永輝認為,本輪豬價上漲期維持了23個月左右,創歷史之最,今年底明年初的生豬供應量將再次劇烈增加。因此,下滑期不僅不會超常,還可能上演2007年5月以來豬價上漲的反版——快速、大幅下跌!在此情況下,養殖企業能做的,就是控制成本、等待翻盤。

        行情低迷,給規模養殖帶來了好時機。在行業急升急跌的動蕩時期,往往就是行業洗牌整合的最佳時機,一些資金和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通常會逢低吸納。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福建、浙江、山東等地,近來養殖企業并購趨勢較為頻繁,“因為有政策補貼,如果成本控制得當,養豬業只賺不賠。”

        豬價持續低迷,散戶離場,規模型養殖登場,而下一個利益攫取者可能是金融資本控制的一體化養豬。

        25.1%;能繁母豬存欄量為10.3萬頭,同比增長41.1%。去年供求脫節的局面得到明顯緩解,市場價格必然下降。

        【外資動向】“圈地”步伐并未放慢

        “外資進入,絕不僅是覬覦養殖領域的利潤,深挖上下游才是根本目的。”專家指出,生豬價格處于下降通道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價值分配向價值鏈后方傾斜,肉制品加工企業將迎來高利潤。另外,外資選擇在此時進入中國養豬市場,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看好中國的長期發展以及對中國養殖業規模化發展趨勢的判斷。

        艾格菲調整年出欄目標

        年中,號稱“中國最大的商業養豬生產者和最大的預混合飼料公司”的艾格菲集團,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招兵買馬,將業務重心從飼料加工轉向生豬養豬,并提出1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隨之,德意志銀行等投資者蜂擁而入,泰國正大也在江蘇等地頻頻出手,開發年出欄上百萬頭的生豬養殖基地。

        “由于經濟危機,現在的美國股市很難滿足擴大收購對融資的需求,我們會放緩甚至是停止下一步的收購計劃。”昨日,艾格菲中國區副總裁周峰對記者表示,艾格菲已經調整策略,將年出欄100萬頭控制到65萬頭左右。“我們預計,到2009年下半年,情況才會有所好轉。”

        據了解,除了兩廣、福建、江西,艾格菲近來已經在山東扎根。分析人士預計,在行情低迷的情況下,外資會適當調整步伐,但他們并不會放棄利潤豐厚的中國養殖市場。

        “外資幾乎都是在今年5月后高調進入的,就在它們進入后,市場行情一路走低,為此他們重新審視投資計劃也不足為怪。”馮永輝認為。

        進軍加工業謀穩定利潤

        雖然養豬暴利不再,但9月以來,外資在中國“圈地”的步伐并沒有放慢,其統一的投資模式是,通過建立養殖基地打造加工環節,進而長時間獲取穩定利潤。

        9月中旬,泰國正大集團在江蘇合資建立江蘇正大蘇墾豬業有限公司。根據協議,正大將用5年時間,在農墾沿海農場形成年出欄100萬頭生豬及屠宰、深加工能力,同時,正大的現代化養殖項目已經在遼寧、吉林、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同步啟動。

        10月12日,全球最大的肉類生產和銷售企業美國泰森食品有限公司,與山東新昌集團共同投資38.4億元,打造與養豬產業相關的現代化大型肉類食品加工基地。

        還有消息稱,美國深南控股集團公司投在中國的6000萬美元外資養豬項目,也在進行之中。該集團正在利津建設100萬頭規模的養豬場,由美方獨資建設,包括生豬養殖場、種豬繁育場和飼料加工廠等子項目,項目建設期為8年。

        同步播報:部分省市或定生豬保護價

        在生豬價格大起大落之下,制定生豬最低保護價成了養殖戶們的普遍愿望。據消息人士透露,近來部分省市已經在制定相關的生豬保護價政策,并有望出臺,這將對豬肉市場行情起到穩定作用。

        “按養豬成本,制定一個生豬收購保護價,在生豬價格暴跌的時候,政府指定的儲備企業能按保護價對生豬進行敞開收購,保證養豬業各環節都放心。”專家指出。

        據了解,出臺生豬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或推廣生豬價格保險尤其是生豬期貨,成了養豬行業近來呼聲最高的建議。石家莊市物價局也在一份對生豬市場的調查報告中提出,為避免陷入“肉貴傷市民,豬賤傷農民”的怪圈,建議國家盡快制定對生豬價格實行最低保護價制度。全國政協委員鞠雅蓮也曾在年初提出此類建議。

        【專家建議】養殖戶不要放棄,特別是不要宰殺母豬

        由于豬價持續下跌,不少養殖戶養豬信心動搖。有關專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

        “我們預測,隨著天氣轉冷,人們開始腌制肉食,同時肉類的食用量也加大,整個肉類市場漸漸進入銷售高峰。因此,在春節前,豬肉價格有望出現反彈”。專家認為,在生豬價格振蕩下行的情況下,養殖戶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追漲殺跌”,特別是母豬養殖戶不要宰殺母豬。

        “豬市其實跟股市差不多,有時候就是在賭運氣。現在生豬的價格在降,但是仔豬的價格也降到了每頭200多元,套用股民的話講,現在正是‘補倉’的時候。”面對市場和疫病的雙重威脅,為了盡量規避風險,他建議養殖戶,要堅持自繁自養,杜絕從外面引進仔豬,特別是疫區引進仔豬;做好豬瘟、藍耳病等重大疾病的免疫;定期對豬群做好保健工作,盡量減少細菌病的繼發感染,降低細菌繼發感染引起的死亡;加強豬場內外環境的消毒,將疫情拒之門外。

        養豬不是投機,而是長期的投資。正常養豬利潤在每頭100元左右,上半年的暴利是不正常的,目前價格下滑是正常現象,經過動蕩和調整,市場會走向平穩,生產會趨于穩定。從最近的市場監測顯示來看,生豬價格開始出現回暖,此前一路下跌的趨勢有所遏制,估計明年下半年,豬價會好起來。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