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發布的數據獲悉,1-5月,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21449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8.3個百分點;產銷率為97.3%,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1-5月,紗產量同比增長14.1%,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4.0個百分點;化纖產量同比增長15.1%,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布產量同比增長11.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4.1個百分點;服裝產量同比增長7.2%,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4.7個百分點。
然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仍在蔓延,國際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還在繼續顯現,國際市場持續低迷且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美國2011年紡織品服裝全球進口額比上年增長了8.6%,而今年1-4月僅增長了3.4%.歐盟需求下降明顯,1-5月,我國對歐盟出口下降11.2%.國內市場受物價高位、市場信心不足等因素影響,也呈現出增速放緩趨勢。
正是在這一片低潮中,我國紡織行業乃至下游的一些服裝行業中的上市企業,均是虧損連連。針對虧損,相關公司表示首要原因是棉花價格國內與國際市場出現嚴重倒掛,國際棉價大幅度低于國內棉價,導致生產成本高企,嚴重影響企業的效益和市場銷售。各種工費成本持續上升,特別是勞動工資成本上升幅度較大,同時勞動力資源的緊張也制約了產能的吃飽開足,由于地處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勞動力緊缺成為了企業足產的瓶頸,企業的生產開臺率降低,影響了產能發揮。
這些公司對下半年行業走勢不甚樂觀。公司表示:作為紡織行業企業,制約穩定增長的因素增多。棉花等紡織原料價格大幅下調使企業盈利空間減小;紡織當前成本壓力突出,棉花等紡織原料價格還未合理回歸,國內和國際棉價難于接軌,勞動力、能源等價格不會下降,信貸政策不會放松,產品終端價格傳導相對滯后和不暢。綜合以上情況,行業增速將較上半年還會持續下降。
同時,針對于紡織行業的低迷,消費品工業司也預測下半年紡織企業仍會處于比較困難的境地,紡織品服裝出口將持續低位增長,行業整體效益增速將較上年大幅下滑,企業虧損面和虧損企業虧損額都將有所擴大,更多的中、小、微型企業將面臨淘汰出局的風險。
然而,相對于紡織行業的低迷,潛在的機械設備需求依然存在,這主要表現在對高檔紡織機械的需求上。
據專家預計,到2017年全球紡織機械市場總額將達229億美元,預計亞洲紡織品制造商新設備投資比例最大。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全球90%出口量的新型紡紗機、無梭織機和針織橫機輸入亞洲,尤其是輸入中國。毫無疑問,亞洲仍然是世界紡織品和服裝制造中心。
面對中國這個大市場,世界著名紡織機械制造商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實行本地化生產與服務。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產業升級步伐的加快,紡機市場的產品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紡機設備銷售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少,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紡機裝備銷量大幅增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指出,這些設備需求的變化一方面反映出我國紡織行業產品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目前紡織行業受困于人工成本、原料成本上升的必然選擇。紡織企業使用高速、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紡機裝備就可以減少用工,提高效率;同時,鑒于目前全球棉花等原料不足的現狀,要充分利用好纖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就必須要上高檔設備。未來5~10年時間,這種需求趨勢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