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應對產業的需求“淡季”
    • 點擊數:484     發布時間:2008-11-23 10:21:45
    • 分享到:
    關鍵詞:

        從外表上看,新能源是個風光無限的行業,從無錫尚德的施正榮到江西賽維LDK的彭小峰,過去兩三年間,太陽能光伏行業就連續成就了幾位中國首富。然而,就在光伏行業掘金者熱情涌動的最高點,突然爆發的世界性金融危機和石油價格下跌給這個看起來“錢”景無限的行業澆了一盆冷水。短短兩個月里,江西賽維LDK的市值已經縮水了近2/3,即便如此,LDK仍是中國光伏概念股中股價表現最好的公司。在美國證券市場上,LDK與另一家光伏行業的領軍企業無錫尚德一起,是中國光伏概念股中股價還維持在兩位數的兩家公司之一。

        股價的巨幅波動反映了投資者對于太陽光伏收益預期的巨大轉變,這正是新能源企業在風光無限背后的危機之所在:由于市場需求非常緊密地和全球經濟形勢、石油價格等不斷波動的因素聯系在了一起,因此,這一行業的企業對市場需求的管理便顯得格外關鍵。除此之外,產能過剩的隱患、融資環境的惡化和市場可能出現的萎縮都是LDK和其他光伏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石油撬動的需求杠桿

        以石油為主的化石能源是當下世界工業體系的血液。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石油的消費需求還在不斷上升。但石油的總儲存量已在不斷減少,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眾多石油生產國均已過了原油產出巔峰期。對于化石能源枯竭的擔憂讓人類開始尋找可再生能源來替代化石能源,而太陽能光伏發電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主流選擇之一。據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RC)預測,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占到30%以上,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的供應中達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在總能源結構中占50%以上,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占總電力的20%以上;到21世紀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到80%以上,太陽能發電占到60%以上。

        從產業鏈來看,太陽能光伏產業主要包括多晶體硅原材料制造、硅錠/硅片生產、太陽電池制造、組件封裝和光伏系統應用等,只有為數不多的多晶硅生產商處在這條產業鏈的頂端,享受著份額最大的利潤蛋糕。而這其中,2007年6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江西賽維LDK硅片產能已經超過1000兆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多晶硅片供應商,并成為全球第一家進入“吉瓦俱樂部”的光伏企業。按照LDK方面的預計,2008年其銷售收入預計將達17.5億美元,2009年將達28億至30億美元。

        盡管前景美好,但是從現階段看,新能源的技術應用由于初期運營成本高、風險大,所以單位發電成本仍然明顯高于傳統的化石能源,短期內依靠技術創新無法讓新能源的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以距離經濟可用區域比較近的風力發電為例,目前國內原煤均價大約為625元/噸,對應煤電度電成本0.32元,而風電度電成本目前是0.40元。如果通過零部件瓶頸消除引起的設備造價回落等技術改造,風電在3到5年后可能具備成本競爭力,而如果煤價上漲超過三成,那么風電即刻便可以不需要政策扶持而直接參與市場競爭。

        于是,對于新能源的需求就很大程度被石油價格的起落決定。而國際油價自2008年初以來一路上漲,并于7月12日創出147.27美元/桶的歷史高位,但后期受美國經濟放緩等多種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隨之一路下挫,現在已經跌到了70美元/桶附近。這不禁讓人們聯想起了在上個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曾經刺激過一輪包括太陽能和風能在內的新能源熱潮,但隨后這輪熱潮就因為石油價格的下降而消退。新能源金融公司的利伯瑞奇認為,低于50美元/桶的石油價格肯定將削弱清潔能源發展的勢頭。

        國際油價的大幅下挫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惡化,讓海外市場依存度高達98%的國內光伏行業面臨著嚴峻的市場形勢,即使是“擁硅為王”的LDK也不例外。全球金融風暴對國內光伏企業最直接的影響莫過于匯率劇烈波動所帶來的損失。而全球金融風暴更深層次的影響在于,歐洲光伏市場也許會因此出現萎縮,并危及國內光伏企業的發展。LDK總裁佟興雪認為,金融危機暫時還沒有摧毀歐美政府推動太陽能利用的信心,對可再生能源的政府補貼政策還在發揮作用,“但是到明年,市場會不會受到沖擊,國內企業能不能拿回足夠的訂單還很難說。”對于身處產業鏈上游的LDK而言,一旦來自下游的需求出現下降,其新建的產能也就可能失去了用武之地,開工率勢必將隨之下降。

        LDK的另一個麻煩在于,在面臨行業景氣度下降風險的同時,多晶硅行業的競爭對手卻在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設、擴建和籌建以西門子改良法為技術路線的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超過10萬噸,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計劃在2007-2011年期間建成投產。隨著四川新光、無錫中彩、江蘇大全等多晶硅基地的陸續投產,多晶硅市場也面臨飽和的風險。

        產業低谷期的發展機遇

        相對于已經出現降低開工率甚至經關門停工現象的下游廠商,LDK還沒有到最艱難的時刻,但它已經開始著手應對——安全、穩定和平衡已經取代了速度,成為其追求的首要目標。

        對行業淡季的應對首先從融資和現金流管理開始。在資本市場自顧不暇的情況下,現金為王是企業生存下去的不二法門,而LDK恰好擁有一筆充足的現金足以讓它在一定時間內“手中有糧,心中不慌”。2008年8月19日,在金融風暴爆發的前夕,LDK在美國成功增發480萬美國存托股份,融資2億美元。這次募資是LDK早已作出的計劃,現在看來時機恰到好處。按照原先的設定,LDK將使用發行凈收益的60%用于多晶硅工廠的建設,30%用于擴大多晶硅片產能,10%用于一般性企業活動。

        而在財務管理方面,LDK一改之前以現金為主的結算方式,推動采購部門進行票據結算,延長賬期,并且對現有存貨加速周轉,通過與供應商協商,LDK在降低價格、降低預付款比例、延長付款期限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另一方面,LDK試圖通過長單來鎖定下游客戶,并通過收取對方的預付款來補充現金流。

        充滿暴利的現貨價格雖然是多晶硅階段性供需格局的充分體現,但考慮到未來多晶硅供需平衡后的市場,長單銷售才是多晶硅廠商富有遠見的選擇。對于LDK未來的發展而言,在以核心技術保證質量成本的同時,以下游環節的支撐保證市場則更為關鍵。同時,長單銷售將大大降低下游廠商的綜合采購成本,使得終端價格具備較大的彈性。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德國在2009年強制購電價下降幅度達9%,整個產業鏈仍然有充分的降價空間,可以保證終端光伏發電的高投資回報率,并刺激光伏產業需求保持增長。目前,賽維LDK訂單已排至2018年,訂單總量超過了13吉瓦,成為世界在手訂單最多的多晶硅片供應商。在LDK的客戶名單中,甚至包括道達爾這樣的傳統石化巨頭。

        更重要的是,多晶硅市場價格回歸理性,實際上有利于光伏產品的普及和光伏市場的擴容,在國際市場可能出現萎縮的情況下,國內市場的啟動才是LDK等光伏企業未來發展的希望。因此,產業遭遇“淡季”所帶來的多晶硅價格下跌實際上也包含著產業發展的機遇,因為從光伏行業未來發展來看,多晶硅價格從畸高到逐漸回歸理性,有利于光伏發電的普及,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

        施正榮曾預測,2012年,世界光伏發電的成本將很有可能下降到1元/度,這已經接近了火電的成本,從而使得光伏發電真正具備競爭力。而只有包括多晶硅在內的光伏產業的各個環節都做到了足夠大的規模,光伏發電的成本才可能降下來。據美國太陽能工業協會(SEIA)估計,工業生產能力每翻一番,太陽光伏板成本可以下降18%。在過去20年內,太陽光伏板成本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下降。從這個意義上說,經過這個產業淡季的洗禮,LDK未來面對的可能不再是一個充滿高額利潤的新興市場,但卻是一個需求更龐大、更有保障的成熟市場。

        此外,LDK還在此次全球經濟危機中發現了新的機遇。佟興雪預計,不出半年,在失業和世界經濟衰退的壓力下,國際光伏行業的優秀人才和先進裝備就會流入中國。“到那時,對現有光伏企業最直接的威脅不是有沒有訂單的問題,而是落后的生產工藝影響到生產效率、生產成本和產品質量,這些企業將徹底失去參與市場競爭的資格。“瑞雪兆豐年”,是LDK對此次危機未來影響的展望,對于中國眾多的新能源企業來說,盡管未來新能源行業的前景毋庸置疑,但只有安然度過“冬天”的企業才能夠分享未來的這場盛宴。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