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auswy"><sup id="auswy"></sup></ul>
  • <ul id="auswy"></ul>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世界領導權重新洗牌 新興經濟體崛起
    • 作者:Paul Taylor
    • 點擊數:1009     發布時間:2008-11-22 21:01:44
    • 分享到:
    關鍵詞:

        (Paul Taylor為路透專欄撰稿人,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路透倫敦11月10日電---美國請讓路!歐洲請騰點地方!全球領導集團正在擴大,將納入亞洲、非洲和拉美的新興經濟體,協力拯救全球經濟。

        20國峰會將于本周在華盛頓召開,討論改革國際金融體系,避免始于美國的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掀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帷幕。

        中國、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等新興經濟體,均受邀參加此次峰會,與八國集團(G8)共同為全球經濟命運分擔責任。

        各國呼吁石油收入雄厚的沙特阿拉伯慷慨解囊,并敦促中國動用多達1.9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參與援救經濟并鞏固金融體系。若全球金融體系崩潰,將給全球帶來更大浩劫。

        本次新興經濟體并不僅僅作為八國集團年度峰會結束時午餐會的陪客,而是與發達國家一道成為主人。世界有求于它們,因為這些新興大國或者是資金充裕、自然資源富饒、經濟增長迅猛,或者就是負有區域安全重任。

        那麼它們是否會合作,又會要求什麼樣的回報呢?

        一位要求匿名的美國前高級財經官員稱:“(在國際舞臺上擁有)聲音是最重要的。他們考慮全球經濟前景時,也會希望確保他們的資金用得安全。他們希望能有讓他們充滿信心的計劃。”
     
        除此以外,一些美元儲備和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可能還要求,西方國家在經濟衰退時不會歧視那些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或來自這些國家的出口產品。

        金磚四國(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上周的聯合聲明中,要求“改革多邊機構,反映出全球經濟的結構性改變,以及新興市場如今發揮的日益重要的作用”。他們還希望西方國家在金融危機中確保避免保護主義。

        待續

        以下為關鍵國家的利益考慮:

        中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核武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自我定位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剛剛宣布旨在刺激經濟的巨額公共投資計劃,但對于進一步對外開放存有顧慮。

        來自中國的投資在美國向來不受歡迎,美國許多議員指責中國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欲限制來自中國的進口。

        中國尚未提出任何援助西方經濟體的條件,但可能會希望在全球經濟管束方面有更大的發言權,并希望美國和歐盟擔保避免保護主義措施。

        中國還可能要求西方放松對中國溫室氣體排放施加的壓力。

        印度--全球第二人口大國,長期以來都尋求在世界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自視為發展中世界代言人。

        印度總理辛格呼吁聯合國安理會和G8進行改革,欲在這兩個集團獲得永久席位。

        他在上月與巴西和南非等國的峰會上稱:“我們需要在國際機構表達我們的看法,闡述應如何應對當前危機而不會危及我們的發展重點。”

        印度一方面希望西方國家避免保護主義,同時還爭取繼續保護該國農戶的權利,并且也希望削弱西方要求該國減排的壓力,稱這樣會剝奪其發展經濟的權利。

        沙特阿拉伯--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國,G20成員國中唯一的中東國家。埃及盡管自詡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但苦于資源匱乏。  待續

        專家指出,沙特首先希望美國保護其免受伊朗核計劃和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崛起的威脅。

        該國并希望下任美國政府致力于阿拉伯聯盟計劃,確保阿拉伯與以色列和平共處,并迫使以色列與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達成妥協。沙特還希望消除阿拉伯投資面臨的歧視,譬如當初迪拜港口欲收購美國六個港口就遇到了阻撓。

        沙特可能還希望美國停止施加“中東民主”壓力,因認為其破壞穩定局面。

        歐盟奪美國風頭

        此次前所未有的G20峰會是歐盟全力促成,當前布什正準備向當選總統奧巴馬交接權力,因此美國的立場會以防守為主。

        上文中匿名的美國前財經官員稱:“歐盟利用現在美國最脆弱的時機,召集這次會議,令人難以容忍。”

        G20在1999年就已創立,但之前主要是各國財經官員泛泛討論而已。

        美國熱衷于自己占上風的雙邊金融外交,習慣像G7這樣范圍較小的框架。

        目前風頭正勁的法國總統薩科齊拋出一系列新點子,倡議對金融市場、對沖基金、私募股權投資、抵押貸款機構和主權財富基金等進行超國家的監管,美國則不以為然,試圖拆薩科奇的臺。

        歐盟力主納入新興經濟體,認為這些國家的合作不僅有助于恢復金融穩定,也有助于解決貿易自由化和氣候變化等問題。

        待續

        盡管G20當初成立時納入阿根廷讓人莫名其妙,但它仍可望成為討論金融改革的關鍵平臺,因為這是個現成的機制,且已經計劃召開一系列的討論會。

        這可能比英國首相布朗的提議要實際些,布朗提議全面審視布雷頓森林體系。

        不過G20可能過大而缺乏實效,因此還會產生范圍較小的領導核心論壇,譬如G13或G14,也就是G8加上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或者再加上埃及和沙特中的一個。

        歐洲第五大經濟體西班牙周末稱其在最後一刻獲得邀請參加此次峰會。過美國和發展中國家許多決策者都認為,歐洲在國際機構中的席位太多了。

        歐洲今年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不情愿地將部分投票權讓予中國,但歐盟大國還是不愿意在國際機構中縮減為一個代表席位--歐盟,世界貿易組織(WTO)算是個例外。

        而想要換取新興國家協助解決金融危機,恐怕就得在IMF重新分配歐洲和美國的投票權,并調整歐洲在國際機構的席位。(完)

        翻譯:朱淑珍 發稿:王豐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